空调房“冲锋衣”在宣扬腐败的生活方式


  坐在开着空调的办公室,穿着价值3千元的户外御寒的“冲锋衣”,这是南京市住建委的下属部门安全鉴定处的场景。据称,冲锋衣是该部门为“统一形象”给员工配置的“工作服”,而且已经通过上级部门审批,并有专项资金。(据1月27日《扬子晚报》)

  在酷冷冬天里,这是令人更加心寒的消息,似乎那些御寒保暖的冲锋衣,就是靠抽走人们身上暖意制造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购买这些冲锋衣的走账行为也很有悬疑,发票的开票方竟然是负责向这家权力部门提供鉴定数据的某公司。种种迹象表明,这种配冲锋衣行为,带着权力寻租的强烈烙印。

  尽管现在一些权力自肥的手段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但最终还是无法掩蔽其损公肥私的腐败本质。一些权力牟取“灰色收入”与“隐性利益”,,总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来最大程度规避自身责任。只要看看相关权力关于购买冲锋衣的那些说词,就不难理解,在“部门利益化”的驱动下,相关权力把很多制度漏洞研究得有多透彻。

   “久而久之,腐败开始成为一种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成为社会中一种被人们接受或默认的价值”,这是孙立平教授说过的话。在腐败的生活方式之下,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公共利益不断遭遇掠夺。事实上,这些年媒体曾多次报道,一些国家机关与权力部门存在着种种不合理补贴、提成、福利、奖金,还有一些交警、环保、税务、工商等执法部门大量收取不合理的罚款。其中靠钓鱼执法疯狂捞钱,就曾激起过公愤。这一切,其实都在为相关权力提供腐败的生活方式。

  空调房的冲锋衣,就是权力将腐败变成生活方式的一种表征。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不难想象,除了穿这种冲锋衣,很多权力在“吃住行”方面,也同样会享受腐败的福利。公款吃喝、福利购房以及公车私用,甚至一些权力配置电脑都是天价,太多太多的灰色好处,最后就组成了一种强大的腐败洪流,在社会很多领域的暗流汹涌。悲哀的是,“灰色收入”的概念根本就不在司法解释之内。

  人民论坛杂志曾发起过一项大型问卷调查——“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排在第一的挑战就是 “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的确,曾经有很多腐败的大案要案令人为之心悸,而一些权力把腐败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是麻木了公众心灵。一个公正的社会是不应该容忍腐败突破社会秩序的底线,随着公民精神的发育成长,在公众厘清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本质之后,如果权力损公肥私的怪象仍然无法彻底遏止,就一定会蕴蓄出更多的社会危机来。

  这是一个利益博弈的时代。那些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权力,说到底就是依靠民众权利让度的权力,以掠夺手段来与民争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空调房里冲锋衣的过度温暖,才剥夺了很多原本不用经受苦寒者的权利。腐败的权力生活方式也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进一步恶化,不断破坏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实际上就在倒逼着全社会反腐败必须及时迎来彻底转身。

  反腐败的技术难题与制度难度其实并不大,诚如孙立平在《反腐败原来很简单》一文中所说,“反腐败往往让人感觉很难,在很多时候并不是反腐措施本身不到位,而是在于基础制度的缺失。”简单的事情做不好,肯定与缺少决心有关。当然,反腐败还牵扯到复杂的利益博弈,当前只有真正破除为权力自肥提供空间的落后秩序,才能不让空调房穿冲锋衣这样的腐败生活方式在更多的社会领域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