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去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会扩大。
2009年12月8日 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5日 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6日 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22日 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发展: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2010年1月11日 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赤字将调降该国债信评级
2010年2月4日 西班牙财政部指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占GDP的9.8%
2010年2月5日 债务危机引发市场惶恐,西班牙股市当天急跌6%,创下15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2010年2月4日 德国预计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5.5%
2010年2月9日 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 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0年2月10日 巴克莱资本表示,美国银行业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及西班牙的风险敞口达1760亿美元
升级: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10日凌晨达成了一项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机制,避免危机蔓延。
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
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主权信用评级
主权信用评级体现一国的可能性,评级机构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主权机构(通常是主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评级结果。
主权评级涉及的内容很广,除了考虑GDP的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根据国际惯例,该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不得超过国家主权等级。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事件进展
时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事件进展
2010年5月10日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IMF可能提供2500亿欧元资金救助希腊
2010年5月3日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这是欧盟、IMF等主导的范围更大的援助计划的一部分
2010年5月2日希腊救助机制启动 欧盟与IMF提供总额达1100亿欧元
2010年4月27日标普下调希腊评级至垃圾级别
2010年4月23日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
2010年4月23日穆迪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下调至A3
2010年4月9日惠誉下调希腊政府债务信用评级
2010年2月3日欧盟委员会:支持希腊削减赤字计划
2010年2月2日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晚发表电视讲话,公布了一系列更加务实的措施以应对困扰希腊的经济危机。
2010年1月30日受累希腊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创6个月新低
2010年1月29日希腊财长:未与中国达成希腊债券购买协议
2010年1月26日希腊发售五年期国债筹资113亿美元
2010年1月19日希腊财长:税收改革草案将在2月底提交议会。
2010年1月15日希腊称不会退出欧元区或寻求IMF帮助
2010年1月14日希腊承诺将把2010财年赤字减少145亿美元
2009年12月23日希腊通过2010年度危机预算案
2009年12月22日穆迪09年12月22日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2009年12月17日希腊:数千人游行 抗议财政紧缩
2009年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
2009年12月15日希腊发售20亿欧元国债
2009年12月11日希腊政府日前表示,国家负债高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2009年12月8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
这一切的一切根源都在于房地产危机而引发的恶性连锁反应!房地产危机将整个世界闹的鸡犬不宁,也就是说,房地产搅了世界经济的局。
2011达沃斯小镇,世界经济年会,法国总统萨科奇等重申了欧元区政策和信心,表明了欧元区重振经济的雄心与信心
值此2011年伊始,中国楼市调控第三波新政在春节前相继出台,继26日新“国八条”楼市调控政策后,一直备受各界关注的房产税改革27日有了突破性进展,国务院同意在部分城市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27日晚间,重庆和上海几乎同时宣布,28日起试点征收房产税。
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最新一轮的调控措施,外媒普遍认为,这表明中国政府再次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干预力度,凸显了中国高层控制房价上涨趋势的决心。
此外,外媒还认为高房价是导致中国经济高通胀的一个关键点。控制住房价上涨之后,市场上的食品以及其他消费品的上涨压力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效果如何,也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
此次调控,关键在于严格的制度和执行力,已经严格的处罚制度,只有双管齐下,只有依靠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尤其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多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一下,换位思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多考虑百姓生活的艰辛,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利益熏心,置人民群众的艰辛而不顾,这样会背离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