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没有参照系统,移动物体不能完全确定其运动的方向,这是常识。参照美、俄两国联邦政府最近所采取的技术动向(发展战略),我们能够大致看出全球Linux发展的动向。情况如何?
美国联邦首席信息执行官Vivek Kundra在去年12月9日发布的“白皮书”引论中明确指出(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uld enable government to better serve the American people. But despite spending more than $600 billio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achieved little of the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that private industry has realized from IT”,意思是说,过去十年中,在信息技术上联邦政府花费了6,000亿美元而实际收效并不大,......经过18个月深刻、广泛的反省,找出了弊端,决定从“grand design”(“壮观设计”)方式全面转向“Cloud-first”的发展战略。
去年12月17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全面转向GNU/Linux(自由软件),给我们很大的启迪。我发现,许多天过去了,全球Linux界对于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这一重大举措没有发出“异议”,而是持欢迎的态度,乐观其成。说白了,没有人说俄罗斯此举是占了Linux界的“小便宜”,相反,如果俄罗斯宣称采用“俄罗斯国产Linux”,那就麻烦大的去了。
我们要问,美国、俄罗斯如此举措对全球Linux的发展有何影响?由此,人们进一步看清了基于Linux的互联网云计算是发展的大趋势,小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只有跟着走(不必争吵)。当然,有的勇敢者敢于“逆流而上”,结果,游了大半天,又被水流冲回原地来了,甚至被水淹得半死。对于这种人,你不要去拉他,随他去也。
回到我们国内,有人还在想搞“grand-design”(“大而全”)规划,花费国家多少钱也不怕。庆祝两个公司合并,就花了大几十万人民币(当然全是国家的钱)搞宣传,也好意思面对社会公众。整天晕头晕脑,还想搞什么基础软件?看看人家Mint开发团队,就那么几个人,拿出来的产品全球响当当、硬棒棒,没有人在背后指着脊梁说三道四。在我们国内,就是没有人愿意举起“自由软件”这面旗帜,总是羞羞答答,说什么“开放源代码”,让人莫名其妙。
我敢打个赌,在2011年,我们国内必定会出现某个(或某几个)“自由软件”专营公司,狠抓互联网云计算的应用,好心奉劝IE6用户改用火狐浏览器,推广LibreOffice自由办公套件,不用国家花费什么“大钱”,当然,政府采购几十块钱的东西(比如,小U盘)不算是“花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