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自己学的是儿童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在博客中,给各位妈妈和准妈妈以及想成为好妈妈的妈妈们分享一些儿童发展的常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的幼儿教育为什么重要?
近年来,国内的早教日益红火,为什么孩子0至6岁的教育如此重要。
我很喜欢吴海溪老师在她的书里对孩子大脑结构发育的解释。孩子的大脑结构是由父母的基因奠定的,它给大脑神经细胞的分布提供了一块模板,经过外部环境的刺激,这些神经细胞会连接起来,科学家称这种连接为突触连接。突触连接会直接决定婴儿的大脑如何处理新的信息,即直接决定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高低。刚出生的孩子,脑细胞之间的突触数量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随着丰富多彩的早期体验和经历的增加,孩子脑内的突触连接会不断增加,到2-3岁时,突触比出生时增加约20倍,三岁时,突触连接已是成人的两倍,这也就意味着此时孩子大脑的代谢率最高,学习能力和智能发展最快,远远超过成人。过多的突触连接会降低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不用的细小突触连接在孩子21个月前后开始断裂,只有那些有经验输入的区域,也就是使用过的突触才能存活下来。也就是说,孩子接受的外部刺激越丰富,脑细胞之间留下的突触数量就会越多。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数据,一个婴儿出生时,脑重量是370克,到一岁时,婴儿脑重就已经接近成人脑重量的百分之六十;两岁时,脑重量约为出生时的三陪,大约占成人脑重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到三岁时,婴儿的脑重已经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逐渐减慢了(吴海溪,2010)。因此,孩子0至3岁的经历与教育,会直接影响其大脑结构。大脑结构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智力。
婴儿时期的语言发展(数据来源于Paula Menyuk 和 Maria Estela Brisk)
在美国,有很多家庭的父母并不是说同一种语言,比如妈妈说英语,爸爸说德语,为了孩子能够掌握这两门语言,妈妈会和孩子说英语,爸爸和他说德语。很多中国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双语娃娃。关于双语教育,在教育界有很多的争论,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婴儿时期的语言发展规律。在以后的文章中,我还会和大家分享很多双语教育的内容。
按照儿童学家皮亚杰的定义,婴儿是指从出生到约3岁的孩子。婴儿时期的大脑结构飞速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婴儿语言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词汇的发展和语言使用能力的发展。
通常而言,婴儿开始听懂单词的年龄是10个月,不管是双语儿童还是单语儿童。大多数儿童的词汇增长最快的时间是第18个月前后。科学家们称这段时间为词汇迸发期(vocabulary spurt)。很多因素,会影响孩子的词汇迸发期,比如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声能力,还有孩子的个性因素,家庭的社会经济因素等等。
在对婴儿的词汇量研究报告中显示,10个月的婴儿,大概能够听懂10个单词,13至14个月大概听懂50个单词。14个月时,婴儿通常能够说出10个单词,18个月大小时,就能够说出50个单词了。每个孩子的发展都不同,这些数据只是平均值,但是到18个月大小的孩子依旧还不能说话,孩子可能就有听觉或者认知发展疾病了。
如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呢?
对于各位家长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和孩子说话。很多家长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都不明白,不用和他们交流,其实不然。科学研究显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直接影响孩子的词汇获取速度。特别是母亲,应该多和孩子说话,因为孩子语言的学习就来源于观察和直接的交流。所以,家长要走到哪里,说到哪里,告诉孩子,什么事房子,车子,大象,小鸟,什么是红色的,粉色的,蓝色的,什么是钢琴,吉他,小提琴。请各位家长记住:再好的幼儿培训中心都不如一个用心的母亲!
很多家长问到是否应该使用“幼儿话”或者“叠词”,比如“抱抱”“饭饭”“床床”。在幼儿初期,之所以用幼儿话,其实只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能够将实物与单词发音联系到一起。但是幼儿话并不能够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因此其实是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的。
除此之外,当然是给孩子多一点接触丰富多彩词汇的机会。比如给孩子读故事书,美国小孩非常幸福的是有成千上万本的专门给各个年龄层的孩子设计的幼儿图书。这些图书是刺激小孩子语言发展的最好工具。还可以多给孩子们唱儿歌。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将美国的这些优质图书和儿歌CD引进到中国,让中国的小朋友也能够享受!
依旧是冬天,依旧是boston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