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
广州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在25日召开的市纪委全会上透露了公车管理的新招:从春节后开始,广州要首先给市管干部的公车装载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便于监督管理,然后再逐步扩大实施范围。据悉,去年广州已在黄埔区、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三个单位试点用GPS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实时全程监控,较好地解决了公车私用问题,试运行期间平均节省费用达到24%。(1月26日《广州日报》)
治堵先拿“公车”开刀,广州看来是动真格了!嘴上说的与行动做的已协调前进。日前,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近日较为鲜见地公开说:“现在公务车太多,太滥了。过去副省长以上才有专车,现在股长的屁股都冒烟,有的退休后车还是跟着使用。”在黄省长话音刚落,广东省政协委员林秋城递交提案建议,给公务车装上GPS,实现24小时全方位的监控。而市纪委书记苏志佳随即放出狠话:春节后,广州所有市管公车将装载GPS卫星定位系统。
如今科技水平日趋发达与快捷,科技手段也日新月异,其成本亦在不断下降,仅从公车GPS定位监控来说,或许以前我们觉得技术配置难、投入成本高,而今却变得廉价有效,可谓是低投入高收效。启用GPS监督公车,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利用。瑞典从数年前至今对所有公车都安装有GPS,以防公车私用;芬兰为防公车私用,在上世纪90年代末便特别设计了GPS监控系统。诚然,那时的设备成本不低,但较之于堵住公车私用的巨大漏洞来说,可忽略不计。
芬兰的这套装置是在公务车上安装一个带双按钮的记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刻着“公务”字样,另一按钮刻着“私事”,官员用车时,按下其中一按钮,代码发射器就可把该车特定代码发至中央监控台。监管人员定期调用中央监控资料,公车私用者将自缴私用费用并挨重罚。此法实施五年来,竟无一辆公车私用。此GPS系统,卡死了公车私用的路径,像一把铁扳手一样冷冷地卸下了公车腐败之轮。每辆公车,白天都被GPS盯死,晚上都不得不回单位的车库乖乖地躺起。
当前,我国公车私用现象很严重。有人曾估算,暂且抛开相互比阔的用数十万财政金购公车所需费用不说,单就每年一辆公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在10万元以上,有的权力机关甚至超20万元。再加上“一人有公车,全家有油喝”的不少官场“油耗子”一直在茁壮成长,一辆公车一年的“公耗”让人惊悚。冯培恩和刘光复曾在全国两会上称,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许多公车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被用于领导和司机的私事上。
实际上,监控公车运行并无国别,若无全程监督的技术硬件存在,所有公车都有“私奔欲望”。之所以我国公车私用泛滥,只因当前“公车们”被技术性监督的设置长期疲软所致。公车管理,实则是一场权利与利益的长期较量。如今广州市纪委将在全国率先使出这一有效监管公车私用的硬招,应成为更多地方的纪检部门全速跟进的“技术标本”,迅速给所有公车装上GPS系统并建立中央监控平台。以期根治这一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公车腐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