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缓慢恢复的风险演变趋势特点前所未有


世界经济缓慢恢复的风险演变趋势特点前所未有

 

世界经济至少一个阶段内难以再现2008年上半年以前几年的较快增长态势,世界经济风险演变趋势特点前所未有,经济疲软震荡,缓慢恢复态势至少要延续到明年初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21世纪经济大趋势中,通胀系统性风险积累的释放,终将形成未来金融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既要把握21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对钢铁需求增长的时代机遇。更要看到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发展,以虚拟经济炒作通胀和通胀泡沫破灭为特征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变化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主要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对发达国家和最贫穷国家影响大,对中国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也是企业降低走出去发展成本的机遇。

1、大基金炒作大宗商品价格,敛取财富的同时把通胀留给世界。通胀风险积累和暴发是引发21世纪世界金融经济周期性震荡的主要风险

讨钢材、铁矿石价格的未来走势,既不能离开行业的供需演变趋势,也不能摆脱具有时代特征的基金炒作通胀压力下,经济运行未来趋势规律对钢铁市场和原料价格走势的影响。

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8年9月,我提出了:当前世界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四大特征。

    一、引发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原因与历史上经济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周期性回落有重要的不同。这次经济周期性回落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在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增加了对资源产品、大宗商品和房地产的需求。大基金炒作引发许多重要商品价格疯狂上涨,导致通胀压力增加。   通胀压力增加迫使经济减速,需求回落。在大宗商品价格大跌中,基金亏损,引爆金融风险,从而引发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的震荡回落。

    二、国际金融基金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炒作是导致价格疯涨的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代的次贷风险和金融风险首先爆发,并将继续重创和拖累全球经济回落导致阶段性经济生产过剩,是这次世界金融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潜在需求的经济动力仍然存在,这就决定了这轮世界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底部运行态势不同于传统过剩性经济周期性回落的底部特征。中国4万亿投资拉动和2009年一季度后,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并带动世界经济信心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一金融危机底部特征不同于传统经济生产过剩危机的底部特征。

四、这次全球性经济周期性回落的特点之四就是,导致产生这次世界性通胀和金融风险的根源并没有消除。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未来因基金炒作通胀引发的经济周期变化将是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特征。

2009年7月我写的《世界经济演变迷局中的风险趋势》中说:一旦世界经济复苏,一个较长时期的通胀压力增加导致经济的缓慢增长态势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世界经济的所谓滞胀本质上是通胀形成的压力放缓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论未来人们怎么界定通胀和滞胀,这种世界经济复苏后的未来的通胀趋势必将使世界经济难以再现2008年以前几年的快速增长。”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经济运行的基本形态。尽管2009年世界经济走出低谷,但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并没有消除。一旦世界出现经济复苏引发对大宗资源性产品需求增加的趋势,国际市场数万亿美元基金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再次推升全球的通胀风险积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自2009年2月全球工业经济触底之后的8个月内上升超过40%,远远高于过去几次经济危机过后,步入恢复期第一年5%的升幅。创下了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36年最大涨幅。复杂的世界金融风险因素所演绎的实践上的通胀经济走势远比想象复杂的多。但是这毕竟开始演绎了新一轮通胀周期的实践过程。

今年初,当世界沉浸在通胀经济庆幸中的时候,今年5月,已经积累起来的通胀风险泡沫在希腊引发欧盟债务危机和欧洲经济疲软影响下,终于在通胀积累过程中爆发了一轮资产泡沫破灭。世界范围的这轮资产泡沫破灭,使世界经济的恢复明显放缓。让人们看清了复杂的国际金融秩序问题,也看清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低谷状态下的震荡波动。

这次希腊、西班牙债务危机同美国50万亿美元潜在债务危机有相似之处。本质上都是举债超前消费。不同的是美元占世界贸易货币的比例超过60%。金融资产占美国净资产的40.5%。美国利用美元优势和造币能力,支持金融基金炒作世界经济和大宗商品价格。获取高额利润财富来支撑美国经济和消费。同时也助推世界通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和这次资产泡沫破灭都同金融基金的贪婪有直接的关系。美国议会和政府最近通过的金融监管法案虽然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但是美国的经济结构和利益决定了,法案并不能解决基金炒作问题。同时美国刺激消费政策也面临许多困难。消费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是三分之二。过去几年,美国家庭储蓄占家庭收入的1%,目前已经上升到6%。美国家庭债务13.6万亿美元。紧缩家庭消费使美国的消费数据每况愈下。这就使美国在今年5月后的这轮资产泡沫破灭中,经济恢复很缓慢。

希腊则不同,利用欧盟国家财政与金融分开,向欧盟借债超前消费。希腊没有偿还能力。必然拖累欧盟。德国64%的人主张取消欧元,恢复马克。这本身就说明了欧元体系安全的危机。

搞清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正是希腊、西班牙债务危机和7500亿欧元救市,拖累欧洲经济陷入疲软。欧元和许多国家货币贬值。并直接引发了通胀压力上升中的世界经济出现一轮新的资产泡沫破灭。

从许多国家紧缩政府开支不难看出,利用美元、欧元货币地位,超前消费形成的债务危机在欧盟各国,甚至在发达国家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国家债务总额超过一年的GDP。目前欧盟主要国家都在紧缩财政开支,以应对沉重的欧元债务危机。同时,应对欧元贬值和欧洲经济疲软又不得不采取不加息的政策以支持经济恢复。紧缩开支与不加息,控制债务危机、与预防紧缩这正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调控中面临的进退两难。也必然影响世界经济恢复的缓慢。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特点是经济在震荡不断中恢复缓慢。这也是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不断的根源。

这次全球性资产泡沫破灭引发经济的震荡,使我们从这次金融经济危机恢复中看到了两个重要的经济规律。

一是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21世纪经济大趋势中,通胀系统性风险积累的释放,终将形成未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发展,以通胀泡沫破灭为特征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变化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主要风险。

二是在系统性、全球性通胀风险积累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引发阶段性资产泡沫破灭,这是周期性通胀风险积累的实践形式。去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恢复期已经酝酿新的通胀压力上升。这实际上是积累未来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通胀风险虽然在实践上是伴随资产泡沫不断破灭过程而逐年积累的。实际上已经拉开了新一轮金融危机周期的序幕。尽管实践表现形式十分复杂,但不能掩盖其基本趋势。

世界范围的这一波资产泡沫破灭,使世界经济的恢复明显放缓,也必将使世界经济难以再现2008年以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我们不能低估了这次世界范围这轮资产泡沫破灭对世界经济恢复的负面影响。更不能低估了各国政府金融监管和调控政策的不协调,对金融基金炒作带来的快速增长的通胀风险和金融风险,以及对政府债务风险积累的严重后果。

对于这轮资产泡沫破灭引发的世界经济疲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选文认为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萧条的早期阶段。世界各国的政策失败,缩减开支是导致萧条的原因。他认为不论是19世纪的“长萧条”还是20世纪的“大萧条”,经济都不是直线下滑的。与之相反的是,两者都包括数段经济增长时期。然而,这些经济向好时期并不足以弥补最初的暴跌所带来的损失,并且紧跟在这些增长时期之后的是经济继续下滑和通货紧缩。实际上这轮国际资产通胀泡沫破灭就是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爆发了。至少国际钢铁生产和消费都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近几年的通胀风险积累和金融危机是21世纪时代经济特点的产物。如果这种增长的通胀,阶段性的引发资产泡沫破灭,从而演绎世界经济的低谷震荡特点继续下去,保罗·克鲁格曼的观点就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需要我们的警惕和重视。但是仅仅从传统经济历史的角度看,还不能完全解读发生在21世纪的世界经济。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以潜在内需为动力的经济崛起,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活力。问题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集团不是同发展中国家发展合作双赢,而是利用基金实力炒作世界经济,发动货币战争,攫取财富的同时,把通胀留给世界。不断制造通货膨胀和金融经济危机风险。拖累世界经济难以走出通胀、紧缩不断震荡的怪圈。

如果把这种经济后果的风险趋势看作世界经济的复杂性所在还远远不够。其实世界经济未来风险的复杂性恰恰在于国际社会对导致这些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对策仍停留在口头上。即使20国峰会提出的加强金融监管也缺乏实际影响力。这才是未来世界经济风险的复杂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金融体系严重受损。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外部需求的减弱,实体经济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世界经济于2009年年中开始从深度衰退中艰难复苏,国际金融市场从剧烈动荡中趋向平稳。然而受部分欧洲国家债务危机深化蔓延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从今年第二季度又陷入了一个错综复杂、步履艰难的阶段。

第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复苏的势头非常脆弱,复苏的路程非常曲折。第二是发达国家需求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个人消费增长乏力。今年的五、六、七三个月,美国的零售环比增长速度分别是-1.0%,-0.3%、0.4%,三个月平均是-0.3%;第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深层隐患没有消除。数万亿的坏账只是被交易或者被国有化,并没有完全地消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估计,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坏账,发达经济体高达4.1万亿美元,其中银行的坏账高达2.5万亿美元。第四是世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仍然在高位振荡。第五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鉴于经济复苏出现的波折,纷纷延缓刺激政策退出的步伐。第六是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出台。严重损害了全球贸易的稳定回升。从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回升中,大宗商品价格仍然震荡不断的特点,同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对世界经济形势特点的表述完全一致。

认为世界正处于第三次萧条的早期阶段的可能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为世界经济不断带来活力,能否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这种经济疲软的较长期趋势。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在实践上面临的共同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最近在华盛顿IMF和世行年会全体会议上说,全球经济虽然恢复增长,但仍存在下行风险,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增长是脆弱和不平衡的。尽管IMF不认为世界经济会出现二次探底,但面临着包括财政可持续性、就业危机、修复金融部门以及全球合作等在内的四大挑战。卡恩同时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的全球挑战。

不过卡恩所说的四个问题太轻描淡写了。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金融资本对世界财富的多种形式掠夺。伴随这个过程形成的世界金融秩序和美元、欧元的阶段性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这些问题都是短期根本无法解决的。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从本质上揭露了这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源于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垄断地位。只要印了钞票就可以在全球采购。同时也支撑金融基金的国际炒作和国内的超前消费。美国是世界消费大国,但是它的制造业已经萎缩,消费品越来越依赖从发展中国家廉价进口。金融业占了国内净资产的40.5%。这种经济结构不搞美元的国际炒作,想改变贸易逆差,试图扩大出口,带动扩大就业,走出经济疲软的危机困境谈何容易。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有增无减。已经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最近美国出于国内经济疲软压力,一方面推动美元大幅贬值,引发多国货币升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各国经济稳定制造了新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压人民币升值。试图把汇率战的祸水引向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汇率战似乎一触即发。同时,继去年三月美国一次性向市场发放1.15万亿美元救市后,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12%,石油、黄金、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均大幅上涨。至今都没有摆脱震荡格局。 

其实这已经表明:应对美国经济结构本身的问题,试图通过印发钞票摆脱困境,既坑害了世界经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深层次经济问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最近又宣布要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继续大举印发美元,刺激美国经济。终于引发了饱偿金融危机折磨的世界各国的一致反对。

日本经济学家木下俊彦抨击说,“美国只要启动印钞机,美国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有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德国经济部长布吕德勒批评说:“持续不断的加印钞票是一种间接的操纵汇率”。历史上,美国大量印制钞票,推动美元贬值.1957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1985年美国纽约广场协议后,都因美元大幅贬值,英镑失去了国际货币领域与美国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日本却经历了日元升值近一倍,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美元贬值让英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吃了大亏。如果说19世纪列强依靠炮舰瓜分世界,20世纪列强靠两次世界军事大战企图重新瓜分势力范围。21世纪世界利益格局的争夺已经不是世界军事大战,从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可以看出,美国已经没有力量发动世界战争。这一切只是炫耀武力,虚张声势,维护美国摇摇欲坠霸主地位而以。掩盖美国利用美元金融强势的经济格局,通过金融炒作,攫取世界财富。这也许是列强最后一个掠夺世界财富的手段了。不论危机期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基金炒作通胀,主权债务危机,还是汇率战,甚至美国再次印制美元,冲击世界外汇市场,引发汇率战,其实都是货币战争的不同表现形式。\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0月26日视察第108届广交会时表示中国外贸尚需面对美国货币发行“失控”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上涨等重大难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已经增印货币1.55万亿美元。不过,依赖国际市场美元货币体系,美国都能把本国的流动性过剩成功地变成国际基金流向发展中国家。最近美联储主席伯南特为摆脱美国经济的疲软再次宣称量化宽松,印制6000亿美元。不仅引发了国际通胀压力增加,多国货币升值,而且热钱外流已经引起印度、巴西、甚至澳大利亚不得不加息,以阻止热钱涌入。

正是这个原因让我们看清了仅仅把人民币以世界主要货币为参照进行汇率浮动的认识是不够的。归根到底是对世界金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对中国和世界经安全的判断。是对美元垄断地位条件下的对世界掠夺的汇率和货币战争本质保持清醒的认识。

 

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最近在首尔闭幕的20国峰会,各国财长几乎都反对美国大量印制美元,放任美元贬值,挑起世界汇率战的错误做法。为避免世界汇率战越演越烈总算取得了一些共识和积极成果。也减轻了中国的压力。如果美国继续对美元采取不负责任的滥印钞票做法,只能使美元货币陷入死亡螺旋陷阱。挑起军事侵略战争和挑起货币掠夺财富的战争结局规律是相似的。美国利用扩大印钞,推动美元贬值,挑起汇率战争,来试图提振美国经济,而让他国经济放缓的企图是达不到目的的。最后只能是美国国内经济滞胀,进口不减,出口受阻,美元帝国加速衰败的结局。

应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走的是一条国际贸易货币结构多元化和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战略。这在实质上也是毛择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依靠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的联合力量,最终打破不合理的国际货币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

正是世界金融形势的复杂性、深刻性原因,世界经济至少一个阶段内难以再现2008年上半年以前几年的较快增长态势。世界经济风险演变趋势特点前所未有,贸易保护、债务危机、美元贬值、炒作通胀、汇率战等多种形式的货币战争威胁依然存在经济疲软震荡,缓慢恢复态势的延续必然影响世界钢铁需求和钢铁市场的走势。最近米塔尔、浦项下调第四季度钢材价格已经印证了国际钢铁市场的需求低迷。

 

2、金融震荡,经济恢复缓慢,影响国际钢市也陷入疲软走势

一年来国际市场上大基金炒作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包括铁矿石、海运费、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几乎都同中国的需求有直接的联系。不过这轮国际资产通胀泡沫破灭,经济陷入疲软中,对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东南亚经济的影响远没有西方国家严重。这同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依赖开发潜在内需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有直接的关系。

世界范围的这一波资产泡沫破灭,使世界经济的恢复明显放缓,也必将使世界经济难以再现2008年以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我们不能低估了这次世界范围这轮资产泡沫破灭对世界经济恢复的负面影响。  

至少一个时期内对钢材市场供需关系和国际进出口的影响多是负面的。导致国内、外钢铁市场消费和价格陷入疲软。也影响中国钢材市场的走势。6月份世界粗钢产能利用率为80.6%,较上个月的82%回落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18.3个百分点;6月份粗钢产量为1.19亿吨,上半年世界粗钢总产量增加了7.2%,但今年上半年

 

 

 

 

亚洲和中东地区的粗钢产量超过了2007年同期的水平,而欧盟、独联体、美国和加拿大的产量比2007年同期的产量仍至少低15%。

西方国家钢产量恢复更多的已经变成库存增加。以美国为例,

2010年6月末美国金属服务中心的钢材库存达到738万短吨,环比增长5.4%,比2009年同期增长23.5%,库存量连续7个月环比增长。

随着这轮资产泡沫的破灭,国际钢铁市场价格也再次陷入疲软之中。钢厂也再次陷入减产的压力之中,近期美国钢厂量的小幅回落反映的就是这种趋势。受国际市场疲软和反倾销影响,中国钢材出口至少今年3季度将再次面临下降的趋势。

目前国际钢材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增长27.9%,比200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以前下跌12%,仍然处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国际铁矿石市场的需求疲软状态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了解了这种世界经济演变趋势,就不会把美国和日本钢铁业预测近期国际钢铁市场仍将面临疲软走势的观点看作是新闻,而会看作是经济演变大趋势的结果。

 

 

 

经历了今年5月以来的世界新一轮通胀资产泡沫破灭,全球金融经济再次陷入震荡之中,即使3季度也摆脱不出这种金融经济震荡的困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世界经济将进入较长期衰退就是基于这种金融危机反复震荡这种经济形态得出的结论。尽管我们不同意这种经济预期结论, 但是不能低估了这轮资产泡沫破灭对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经济, 特别是欧美经济震荡风险。世界钢铁市场正承受经济恢复再次放缓的冲击。这种经济态势特征至少延续到明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