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唾沫换来30个巴掌让师德很受伤
一个10岁的孩子,就因为吐了口唾沫,落到了老师的身上,竟然招致老师30多个耳光的毒打。昨日,经安阳市人民医院检查,孩子因外耳道出血,住进该医院住院三部接受治疗。(30日河南商报)
十岁的孩子本身自控力就比较小,对老师有所“冒犯”,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未尝不可,让孩子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也是作为老师的应有之责。可这位老师却又是揪耳朵又是拧脸,甚至疯狂地扇出30个巴掌,如此小题大做,暴力相向,师德何在?
然而,尽管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得体罚学生,更有一些反面典型做镜子,现实中类似的现象仍然时有所闻,就在半个月前,江苏兴化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因为“孩子不听话”,残忍地用熨斗烫伤了7个孩子的脸,要不是其他老师发现夺下熨斗,不知会发生如何更为恶劣的后果。
特殊的职业身份,决定了老师有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做学习、敬业的表率,更要当做人的榜样、道德的楷模,不然,老师的不当言行,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很明显,一口痰引发的30个巴掌也好,因为不听话致使7个娃被熨斗烫脸也罢,绝非“过激”等理由所能搪塞的,而是素质低下、师德沦丧的结果。
个别老师对待学生的野蛮粗暴行为,固然不能代表整个老师队伍的素质,却也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刻不容缓。而作为老师,不仅恪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善待学生,而且要多换位思考,把学生视同自己的孩子那样去教育,去关爱,才会赢得学生和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