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亿元改地名 经济利益和民生哪个重要?


超亿元改地名  经济利益和民生哪个重要?

                        陶凯龙

据《华商报》报道: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修改公章等成本至少1亿,虽然只是襄阳更名,可全国是一盘棋。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区地图的重印,市辖所有单位公章及各类证件的变更,带有襄樊字样的印刷品等都要废弃重印,整个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而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认为,近年对古老地名随意更改、废止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改名理由虽冠冕堂皇,但实际背后却是强烈的利益诉求。改变、废弃古老地名,在当时背景下虽有一定道理,但将其放到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看,则极少有合理性,实质上会造成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

有网友指出:三十年前,深圳不存在,而现在人家是特区;三十年前,义乌没有名,现在一提到小商品,就第一个想到人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发展了,自然就会全国有名。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折腾上,你就是改成了诸葛亮市,改成了郭靖黄蓉市,还是皮球是皮球,鸡蛋是鸡蛋!

事实上,更改襄樊名称以后,涉及到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市、县、区地图的改版重印,市、县、区、乡、镇、村所有单位公章、财务章,检查、核定、证明、记录等各类印章的变更,标牌、标记、牌匾以及各类户籍、身份证、毕业证、工作证的变更,出版物、公文纸、红头文件纸,以及单位信笺等带有襄樊字头的印刷品都要废弃重印。修改各种地图、公章、证件、招牌等都会产生成本,整个行政成本将至少达1亿元。

而事实上更改襄樊名称背后更多的是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在作怪,目的是招商引资,让GDP快速增长大跃进,同时为当地政府一些官员的政治前途添砖加瓦。

还是那方水土那方人,城市还是那个城市,地域文化和软实力还是如同以前一样,浪费如此多的钱财是否值得?老百姓从中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仅仅因为更改了城市的名称,就能够真正改善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如果更改了地名就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那全国都更改了!

如此看来,耗资亿元更改襄樊为襄阳,显然不划算!像当地官员所说的从长远看创造经济利益远远超过亿元,更像一种托词和解释,犹如雾里看花般的童话,先不说是否能够达到长远的经济效益,如此劳民伤财不如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更为理智些。当居民为住房发愁,为就业发愁的时候,政府是否应该想想其实做些什么?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行政管理机关,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应该建立在为民的基础之上,更改地名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应该是公众愿望所归。公众要是知道更改地名涉及到地图、公章、身份证等诸多不变和过亿元的耗资,相信是不会同意的。

与全国一些地方政府争夺名人故里相比,襄樊耗资亿元更改古城襄阳名称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是一种有创意的策划!其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在作怪,成全的不是公众,而是一些为GDP和政绩烦恼的我们那些被称为人民公仆的官员们!

而这一切仅仅是个例,但愿不要在全国形成跟风之势!那样,就是国家和公众的不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