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用城管队对付街头野狗野猫


日本,“城市的苦恼”不断涌现。1月7日,一个新的调查数字表明,日本城市捕杀野狗的数量在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捕杀野猫的数量依然居高不降。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日本各地的保健所不仅要负责个人的健康工作,还要承担捕杀野狗、野猫的工作。据调查,日本各地保健所在1989年度捕杀了大约68万7千只野狗,2009年度则只捕杀了大约8万2千只野狗。与此同时,他们在1989年度捕杀了大约32万8千只野猫,在2009年度仍然捕杀了大约19万4千只野猫。

调查还表明,许多野猫野狗是在还没有结束“离乳期”的时候就被日本各地的保健所给捕杀了。这样的野狗,2009年度捕杀了大约2万3千只;如此的野猫,2009年度捕杀了大约15万多只。

造成这种捕杀数量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承担调查的日本环境省动物爱护管理室的回答是:“狗的产期是每年一次左右,猫的产期则每年最多可有4次。这些猫妈妈们顾不上接连而来的猫崽,就只好放弃他们了。于是,野猫的数量要比野狗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街头野狗越来越少了。野狗一向被称为野猫的“天敌”。由于这种“天敌”的减少,城市的环境反而越来越有利于野猫的成长了。虽然都是“野”的,但市民们会觉得野猫很“可爱”,愿意亲近他,至少是不怕他;对野狗则会产生“可怕”的畏惧感,不敢轻易靠近。这样,一些野猫即使被主人扔掉以后,他们在公园的角落里面也会得到附近市民的喂养。

处理城市丢弃的宠物,可能是全世界所有现代化城市都遇到的问题。虽然很少有城市能够像希腊雅典那样放任街头“野狗”,但也很少有国家用“城管队”来进行处理。日本一位作家指出,所谓“野狗”、“野猫”的出现,关键是因为有了“野人”。喂养宠物的主人一旦放弃了爱心,“野狗”、“野猫”就出现了。

最近,日本大阪市政府针对此推出新策。说起来是这样的。2007年11月,大阪市政府所在的中之岛公园进行再次整备工事的时候,在公园里面捕获了80只野猫。当时,在动物爱护团体等的协助下,大阪市政府出资在公园内兴建了保护设施,在找到新的饲养主人之前,由市民志愿者们前来负责饲养。这个颇具人性化的举措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应,许多野猫因此成为“家猫”。

看到这种官民结合产生的良好效果,大阪市政府又在管理的970个公园内进行推广,呼吁更多的市民志愿者报名参加。这些市民志愿者投身以后,不仅在公园内帮助清扫野猫吃剩下的食物以及粪便等,还帮助做野猫的避孕切割手术等。从此,这里的“野猫减少了,公园漂亮了”。

大阪市政府富裕和绿色振兴局一位官员表示,“最近,宠物热在日本社会再次兴起,市民志愿者对动物保障的热情也潜在地高涨。我们希望今后公园里面不再是用‘力’野蛮地追逐捕杀野猫,而是用一种自然的形式进行解决。”此语,可以看作是解决“城市的苦恼”——野猫问题的“新思维”之一。(写于201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