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出台至今,出现的问题不少,其中最大的问题当属监管难,社会渠道有名无实。但事实是,从一开始这个问题就存在,时至今日,一年多的时间都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难道就让实名制如此继续下去?
手机实名制推行的一年多时间里,监管难问题难道是现在才凸显出来的嘛,绝对不是。从一开始报亭等代售点就没有将实名制认真的执行,执行难必然要求监督,可有效的监督在哪里?
工信部规定,手机实名制的第一个阶段,所有新入网的手机用户必须提供真实的身份证明资料,由运营商存入系统留档。既然是必须,工信部出台了哪些监督举措?到底有没有监督?
从一开始,媒体就没少报道监管不力的问题,工信部难道就没有收到相关反馈?
一年过去了,工信部到底针对监管难问题出台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如若出台,又真正的做好了哪些实际工作,是不是只停留在发发文件,宣贯规定的阶段?
运营商都在解释,预付费卡号被代理商拿到后,又经过几道转手到代售点,代理商给运营商提供的用户身份信息不便于确认真伪。既然知道原因,那么运营商有没有约见代理商,做好实名登记的工作呢?
如果代理商没做好,运营商是不是应该考虑暂停像代理商放号等办法?
号是从运营商手中流出去,难道运营商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运营商是如何处理代理商提供的用户信息的,实名登记工作到底做没做,如何做的,有没有安排具体人员负责,责任是否到位?
手机实名制原本是一个好事,但通过一年的执行发现其作用并没达到预计。工信部监管运营商,运营商监管代理商,依次监督,难道真的很难吗?个人认为,我们缺少的不是规定,也不是制度,我们最最缺少的是监督,是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如果没有这些,有再多的规定,再好的制度也无济于事!
形同虚设的手机实名制到底缺少什么?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