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政策透明度是稳定市场预期最好办法


  此时此刻,汇金公司公开在二级市场增持控股银行的股票,对低迷甚久的股市,意义多重。

  笔者想说的是,纵观汇金的历次二级市场公开操作,有理由认为,鉴于汇金公司与其他国有大股东身份不同,须有一套完善的二级市场公开操作机制,尤其是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以更好地达到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发挥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

  对于在二级市场上具体投资方式,比如估值的计算,选择什么点位和时间等等,考虑到专业因素,不向市场解释,也未尝不可。汇金有着中国当下最被看好的投资管理团队和投资决策监督机制,我们大可寄予厚望。但是,对于为什么增持以及增持的目的,则须广而告之。

  道理简单,虽然汇金从来没有声称是中国主权基金,但实际上汇金已被全球市场分析认可为中国主权基金。虽然按其公司章程约定,作为国有独资公司,将只“根据国家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而“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但考虑到国有金融机构在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中国没有政府平准基金的条件下,汇金此刻在股市低迷之际的行为,普遍被市场视作政府直接出面稳定市场的行为。不仅中国市场这么看(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消息就是这么说的),国外也如此分析。FT的报道标题就是“中国政府增持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认为这将“提振金融股价,恢复投资者信心”。

  2008年9月18日,汇金第一次增持三大行时,曾强调过增持的目的,是“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但这次汇金公司只干不说,不仅容易让人产生各种误解,恐怕还有可能使稳定市场的积极作用打折扣。

  看四大行次日的公告,汇金公司此轮增持用了不到2亿元资金。这对汇金和市场来说,都是很小的投资。就控股地位而言,除了农行在公告中细致地将汇金增持之后的股份比例算到百分比小数点后四位,显示了增持之后汇金所占该行比例略有变化之外(增加了0.012%);其余三大行都只算到百分比小数点两位数,看不出汇金股份比例有何变化。而若从获利角度看,每年汇金从各大金融机构的分红就达千亿之巨,2亿即使翻倍获利,比重也微乎其微。

  可以说,汇金此刻虽自主增持控股银行股票,实际要达到的目标是稳定市场,而且以主权基金的角色担当平准基金来稳定市场。因此,无论如何,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公开操作都应有适当、及时、规范和全面的信息披露。代表政府的或者说是政府授权的汇金公司,理应在每次公开操作时做如下陈述——即公开声明本轮相关操作不以赢利为目的,且在操作之前,公布整个操作计划及其要达到的各种目的,包括并不限于购买的对象、数量、每次购买目标时间、准备动用的资金额,并说清楚至少准备持有的时间。

  没有了这些约束性条件,市场完全有理由猜测,政府授权全资的汇金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可能是政府将出台利好刺激政策的前奏。这是有先例的。就在2008年9月18日汇金增持三大行股票的同时,央行就开始降息了,同时政府宣布正在酝酿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投资的积极财政安排。

  假如要出台利好市场的政策,政府是第一信息源。以第一信息源的地位,授权国有独资公司不见信息披露而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无论如何都不能认为是妥当的。谁都明白,稳定市场预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政策透明度,对市场低迷阶段来说这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