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一个母亲和三次家长会


小故事大道理:一个母亲和三次家长会

一位失去丈夫的母亲在孩子上学时,三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

第一次,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上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了泪,然而回到家,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21名。”说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发现儿子在等她,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她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第一批录取,儿子跑到自己的房间大哭起来,边哭边对跟过来的妈妈说:“妈妈,我一直知道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感悟:这位母亲是伟大的,她对孩子的爱的表达方式是艺术的,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始终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之中,也让她自己始终生活在希望当中。人人喜欢成功,不喜欢失败,成长中的孩子尤其如此。要帮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帮孩子树立自信心或恢复自信心,让孩子始终生活在希望中。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样样都好,不可能门门第一,但他们总有优秀的地方,家长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优点,甚至从赏识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不足,有了一点成绩,鼓励;再有一点进步,再鼓励,从而将孩子一步步地引入良性循环。

 

更多精彩小故事大道理请点击: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