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售股解禁后,大股东减持套现,在市场上已不算什么新闻了。但如果大股东的套现出现疯狂现象,则一定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近期,ST梅雁之所以受到关注,其原因正在于此。
9月14日,ST梅雁发布公告称,9月9日接到第一大股东广东梅雁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通知,自2011年9月5日至2011年9月9日收盘,梅雁实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出售所持1400万股,占总股本的0.738%。ST梅雁总股本近19亿股,大股东减持1400万股,相对于其庞大的总股本来说,其实并不算什么,但梅雁实业的减持,显然并不止如此。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6月3日至今年9月9日,梅雁实业减持上市公司股份达1.43亿股。而从2007年11月7日至2011年9月9日收盘,梅雁实业累计出售所持ST梅雁2.5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4%。减持之后,梅雁实业还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570万股,占总股本的2.197%,并且仍处于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一方面大股东在疯狂减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高管纷纷挂靴而去。包括董事长杨钦欢在内的三位董事随后宣布辞职,其理由竟然是“完善治理结构工作的需要”。 杨钦欢持有梅雁实业10.39%的股份,是ST梅雁的实际控制人。而杨钦欢担任ST梅雁董事长已多年了,在任期间,完善ST梅雁公司治理并非没有时间与机会,奇怪的是,为什么在梅雁实业巨量减持之后,高管反倒关心起公司治理起来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杨钦欢辞去董事长的职务,并且也已经生效,但其仍然在上市公司中发挥“余热”作用,杨钦欢仍然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之职。
在大股东疯狂减持之后,ST梅雁今后何去何从,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ST梅雁正在复制当年港股思捷环球的故事。思捷环球的大股东在大肆减持之后,其股价也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从最高时的133港元跌至目前的12港元左右,暴跌90%,其投资者损失惨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鉴于目前A股市场资产重组的横行,ST梅雁将来不排除被借壳重组的可能,这将导致S雁脱胎换骨而重获生机。
但无论如何,ST梅雁大股东的减持行为,都将凸显出全流通来临之后个股的投资风险。如果上市公司主营不振,业绩表现平平,大股东就存在套现后拍屁股走人的可能。如此,大股东在获得资本溢价获利出逃后,剩下的就只有中小投资者在其中挣扎。关于这一点,对于创业板公司来说将更是如此。一来创业板公司股价普遍被高估,大股东存在套现的冲动;二来创业板的创业股东以自然人为主;三来某些创业板上市公司不确定性太大,本身隐藏着较大的风险。一旦有风吹草动,创业板大股东弃上市公司而逃并非“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