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双赢(管理咨询案例)


一、早茶会

 

深圳,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

南海之滨,莲花山下,香蜜湖畔,那便是市民中心,深圳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的中心位置,以其风景优美、交通极为便利而闻名于世。

同样闻名的,便是市民中心周边的CBD地带,寸土寸金。

金海湾咨询公司,其总部便处于这样一个风景优美的CBD区域。

这天一大早,公司总经理阳忠便召集了公司最精锐的一个项目小组回公司喝早茶。凡是熟悉阳忠的人都知道:新项目来了。

金海湾咨询公司的早茶会,地点便在公司的阳台上,南可望海,北可观山,风景那是极好的。

果不其然,早茶会刚开始,在阳忠的示意下,业务经理关玉便开始介绍目标的情况了。

“深圳市云天服装公司,成立于2001年,为国内某知名服装品牌的OEM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年产值近两亿元人民币,员工1648人。在成立初期,老板李云天事事亲力亲为,公司发展非常迅速; 但公司近期发展却止步不前,李云天尝试了多种办法,为此殚精竭虑,对于如何发展仍一筹莫展。在朋友的介绍下,李云天昨天与我们公司进行了初步接触,与阳总交流了一个小时后,李总意识到公司问题的根源在于内部管理,基于此,一期项目合作便拍板下来了;对方希望能优先解决燃眉之急:工人的流失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出不断下降。”关玉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明了一下背景,又补充道:“对方希望我们越快进场越好。”

听了关玉的介绍,项目经理陈雷眉头轻皱了一下:事实证明,阳总的业务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个项目,并不在公司的优势能力范围之内啊。如果是战略定位或集团管控方面的项目,他二话不说,马上收拾行李便起程,事实上,他的项目组刚刚完成一个大型集团公司的战略定位咨询项目,对于这一类的咨询工作那是轻车熟路了。

金海湾咨询,业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其战略定位及集团管控的咨询能力是业内是数一数二的,但说到车间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其优势并不算太过突出。

阳总见到陈雷如此表情,笑了笑,说道:“我之所以接下这个项目,其实是有着以下几个原因的。第一,这只是一期合作,如果我们完成得好,这样一个公司,以后还有大量的合作机会;第二,虽然我们一直是做大型企业的咨询项目,但是,对于本地的中小型企业,也是能支持便尽量支持的;第三,车间的人力资源管理虽然不在我们优势之内,但毕竟我们也是有相当经验的,陈雷你当年便是一名极出色的车间主任嘛;第四,这是朋友介绍的,不好推;第五,你们之前老在外地出差也辛苦了,这个项目刚好在深圳,而且,你别看他们人多,其实内部管理是相当简单的,你们便当是一个休息嘛。”

听了阳总这话,大家都笑了起来了。的确,做个人力资源管理的项目便当是休息,这句话也只有在金海湾咨询这种高水平的咨询公司才能说得出来了。

陈雷一边轻啜着热腾腾的西湖龙井茶,一边思考着,并看了一眼小组里的另两员干将,赵卫东与周鹏飞——项目虽然不大,收费也不会太高,但狮子搏兔,也必用全力,如果这两个家伙不想做这个项目,又或者出工不出力,项目也是做不成的。感觉到陈雷的目光,赵卫东与周鹏飞对视了一眼,一同向着陈雷点了点头。

一下子,陈雷心里便有底了——两年间,这三人已经组队不知做了多少项目了,无一败绩。他把杯里的残茶一饮而尽:“阳总,保证完成任务!”

 

二、案情分析会

 

其实,云天服装公司的燃眉之急很简单:公司的人均产值直线下降,与此同时,员工的流失率在直线上升。

这个事情很紧急,这个事情也很重要,理所当然要优先处理。然而,陈雷仔细考虑过后向李总阐明了一个观点:“如果公司经常出现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那就说明,我们平时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应该在它处于很重要但不紧急的时间便处理掉了。”

陈雷一边说,一边在会议室前的白板上写下了一个矩阵。

 

 

1  时间管理优先矩阵

 

李云天毕竟是纵横商场多年的企业家,他很快理解了陈雷的剑锋所指,搓了搓手,很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不是因为我之前没有遇到你们公司嘛!我保证,以后一定遵守你们帮我制定的时间管理标准!”

经过这两个星期的接触,李云天逐渐意识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其实是环环相扣的,要理顺这些个关系,就必须从头做起,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陈雷之所以把时间管理优先矩阵画出来,不过是要提醒自己:如果事先没有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完成,以后就必定会产生“重要而且很紧急”的事!

陈雷了解到李总的感悟后笑了笑:响鼓不用重锤,管理咨询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调整企业领导人的思维习惯,既然对方已经意识到了,那这个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他看了赵卫东一眼。

赵卫东拿起鼠标点了点,公司会议室内的大屏幕便出现了项目组精心设计的企业诊断材料。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演艺界的名言,但其实说的何尝又不是管理咨询行业呢?别看只有区区几十页,那可是整个项目组近两个星期调研的结果。

赵卫东先简要介绍了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均产值下降,员工流失率上升,说起来是两个问题,但其实是一个问题:计件制度的不科学!”

然后,接下来的几十页诊断材料,都在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人均产值下降,那是因为员工怠工;员工流失率上升,那是因为员工的劳动时间长,收入却不高——但总体概括起来,那是因为现行的计件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

原因非常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只要把这三点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所有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一、加班制度适得其反

云天公司对国家的法律是非常重视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但计件类员工又不同于计时类员工,因此,公司采用了折衷的办法,即按国家标准,正常工作时间的的工作量,每做一件,按一件算;工作日晚上加班,每做一件,按1.5件算;周六日加班,每做一件,按2件算;节假日加班,每做一件,按3件算。

这样一来,员工都喜欢把活儿留到加班时间做,尤其是周末或节假日;而正常的工作时间,则是消极怠工,以促使公司安排大家加班。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恐怕是公司当初在设计加班制度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

这种做法,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生产调度经常很难控制生产进度,给公司出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工时价值难以确定

作为一家服装生产企业,车间流水线有测时员对每一道工序所需的时间进行测量,从而确定标准工作时间,最终确定工时价值。

工时研究,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人泰罗就已经将其应用到生产管理当中了,但在一百多年后,云天服装还是没将其执行到位。

车间的员工反映,有些工序根本就没派人来测量工时,测时员在办公室里自己想当然地填了个数就当是测量了,这样一来,工时价值肯定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员工的价值。这一点,项目组通过对测时员的访谈也确认了。

又或者,测时员虽然到现场测时了,但由于其没有受过正式的科学的测时培训,其测量效果并不理想,不能体现真正的工时价值,员工对此意见也非常大。

三、工时价值变化大

最令工人难以接受的是,每道工序的工时价值变化比较大,而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经常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举个例子,假设工人每一分钟的时间值0.2元,又某道工序需要花费工人2.5分钟的工作时间,则这道工序的的单件工资就是0.2/分钟×2.5分钟/件=0.5/件。如果员工一个月的计件数为6000件,则其月收入为6000件×0.5/件=3000元。

这样一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效率也随之提高,这道工序一月内做了7000件,按原标准,员工的收入应该有7000×0.53500元。但生产管理部门可能会做调整,将工时缩短,如将原来的2.5分钟/件调整为2.15分钟/件,这样一来,员工的收入就变成了0.2/分钟×2.15分钟/件×7000件=3010元。

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收入却只有极微小的提高,长此以往,员工肯定就不乐意了,生产效率不降低就不错了,更不可能有提升。

对公司来说,短期内利益效果明显,但从长远来说,员工工作效率和积极性的降低,对公司的整体利益提升是极不利的。

李云天听了赵卫东的分析,脸上有点发烫。金海湾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里提到的很多内容,有些自己是知道的,但却从来没有整理过,更别提这么有条理、有系统地总结出来了;有些却是自己所不知道,是下面生产管理部门搞出来的,但自己身为总经理,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啊!

他抬起头来,以渴求的眼光望着陈雷:“那么,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

陈雷笑了起来:“李总,你不必担心。按我们公司的习惯做法,既然提出了问题,就必须能提供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公司存在的价值了。”

“那?”李云天眼巴巴地看着陈雷,再也没有总经理的气势。

“不,不是现在。”陈雷说道:“今天只是案情分析会,只提问题,不作解答。事实上,我们已经有初步的想法了,但为了稳妥起见,我们必须再做调研,征求一线工人及基层管理者的意见,才能最终完成报告。”顿了一下,见李云天很郁闷的样子,又补充了一句,说道:“李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啊!”

 

 

三、方案报告会

 

又一个星期过去了。

这一个星期,绝对是李云天生命中最长的一个星期,因为金海湾咨询的项目组一直待在车间,工人们上班多少个小时,他们就上班多少个小时,每天见到陈雷他们,都是黑眼圈但又神采奕奕的样子,李云天都不好意思去催他们了。

幸好,一个星期的时间再长,也不过只有七天而已。

这天一大早,公司里所有部门负责人以上的管理人员,包括基层管理者及工人代表,再次云集在公司小礼堂内,共同听取金海湾咨询的解决方案报告。

在方案报告会之前,项目组成员全部洗了个舒服的热水澡,把一个星期来的疲惫一扫而空。事实上,李云天所想像的“工人们上班多少个小时,他们就上班多少个小时”是不够准确的,因为那只是在公司的时间,事实上,项目组晚上下班回到酒店后,还要不断的讨论,讨论完后便分工撰写、调整、修改报告,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是,当陈雷、赵卫东、周鹏飞三人出现在众人面前时,三人都是西装革履,神清气爽,根本就看不出他们这一个星期来的辛劳。这是金海湾公司对每一个成员的要求,也是每一个成员多年来对待客户形成的共识:绝对尊重客户。

虽然金海湾咨询公司一直以来奉行的是少说多做,直奔主题,但在这种场合,在进行正式报告之前,陈雷还是感谢了公司所有员工这大半个月来对项目组的支持,他谦逊的态度也赢得了大家对项目组良好印象的进一步加深。

伴随着阵阵热烈的掌声,报告会正式开始了:

周鹏飞鼠标轻点,主席台大屏幕上便出现了这次报告的主题:云天公司“产出工时”推动方案报告。

周鹏飞先回顾了一下上个星期的“案情分析会”,强调了当时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而这个方案,就是要一次性的解决这三大问题。用项目组的话来说就是,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只要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那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动辄设计大型解决方案的金海湾咨询项目组来说,这样一个“产出工时”推广方案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考虑到受众们平时对这类型的方案接触并不多,因此,周鹏飞还是花了整整三个小时详细地描述了这个方案的来龙去脉及具体的操作办法。

事实上,只需九个步骤,就能描述清楚解决方案了。

第一步,确定测量工时。

精确的工时测量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方案规定,对于每一道工序,测时员都必须精确地进行测量,而公司也会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来进来考核。

为了使测量结果尽可能客观,测量结果将根据三组测量数据进行加权平均。第一组数据,由技术部对至少三名打样工人进行工时测量;第二组数据,由测时员对车间至少十名员工进行工时测量;第三组数据,由车间指导工人对至少五名普通员工进行工时测量。如果三组数据差别超过30%,则必须分析原因并重新进行测量。由于这三组数据包含了技术部、车间测时员、工人自身测量,各利益相关方都有了参与,其数据的客观性得到了保证,也不会引起什么争执。

第二步,确定宽放标准。

在测量工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宽,一般为15%,其包括了更换工具、生理恢复疲劳、喝水、上厕所、等待原料等时间。如某道工序的测量工时最终为100秒,则实际上,加上宽放时间,其结果应为115秒。

第三步,确定难度系数和单量系数。

由于每道工序有其特殊性,如某些工序难度较大,需要工人拥有较好的技术,这就需要确定难度系数;又或者某个订单数量特别大或特别小(这影响了工人的熟练程度),这就需要确定单量系数。

第四步,确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测量工时×(1+宽放标准)〕×难度系数×单量系数。

第五步,确定时间价值。

项目组经过仔细计算,初步确定员工正常工作时间下(21.75天×8小时/天×60分钟/小时=10440分钟),其月收入应为2000元,则可算出其每分钟的时间价值约为0.1916元,这0.1916/分钟即标准工时单价。

必须要明确,这个标准一经确定,是不能随便变动的,除非政府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有所增加或物价明显上涨,而且,只能涨,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绝不能降,这样就打消了员工的顾虑:如果再跟以前那样,我的工作效率提了上来,而公司却又把标准降了下去,那可如何是好?

第六步,统计员工当月产出工时。

因为是计件制,所以很容易就能统计出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亦即可折算为产出工时。

产出工时=∑(实际完成数量×标准工时),亦即计算各道工序的产出工时,然后将其相加。如果当月员工只做一道工序,则直接计算该道工序的产出工时即可。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把计件制的不同类型的“件”,全部统一为标准单位:“分钟”,方便作最后的统计。

第七步,统计上班时间。

由人力资源部与车间共同计算员工的上班时间,包括正常上班时间,工作日晚上加班时间,周末加班时间,节假日加班时间。

第八步,计算工资收入。

员工的收入应分为两部分计算。

先设正常上班时间为A(单位均为分钟,下同),工作日晚上加班时间为B,周末加班时间为C,节假日加班时间为D

产出工时=∑(计件实际完成数量×标准工时)= 基本定额产出工时X+超定额产出工时Y,其中,基本定额工时为10440分钟(假设员工全勤)。

(一)正常定额产出工时所产生的收入S1X*0.1916元,若员工无请假,则算A10440分钟,则S12000元。

(二)超定额产出工时Y,其所产生的收入分为三部分:

1)工作日晚上加班产出工时工资S2 = Y ×〔B÷(B+C+D)〕×0.1916×1.5

2)周末加班产出工时工资S3 = Y ×〔B÷(B+C+D)〕×0.1916×2

3)节假日加班产出工时工资S4 = Y ×〔B÷(B+C+D)〕×0.1916×3

(三)员工的收入S=S1+S2+S3+S4

 

这里举例说明一下员工收入的具体计算办法。

设员工张三当月产出工时为13000分钟(基本定额产出工时为10440分钟,超定额产出工时为2560分钟),正常上班时间为10440分钟,加班时间总共2000分钟,其中,晚上上班时间为1000分钟(占50%),周末加班时间为500分钟(占25%),节假日加班时间为500分钟(占25%),则其收入为:

S110440分钟×0.1916/分钟=2000元;

S22560分钟×50%×0.1916/分钟×1.5367.83

S32560分钟×25%×0.1916/分钟×2245.25

S22560分钟×25%×0.1916/分钟×3367.87

总收入SS1+S2+S3+S4=2000+367.83+245.25+367.87=2980.95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即“标准工时”与“时间”的区别,“标准工时”指的是工作量,只是其已经折算为时间了,而“时间”,就只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如例子可见,该员工张三当月工作时间只有12440分钟,但其产出工时却有13000分钟,可见其工作效率比额定的标准要高。这种方案,鼓励了员工提升工作效率,而公司虽然为此多付部分工资,却是极乐意看到这种高额的工资的发生。

 

这种工资折算标准有如下两个好处:

    (一)消灭怠工。

    因为很难真正分清员工是否是正常工作时间怠工而在加班时间加快速度,所以,方案中干脆就不分了,只要员工按时上班,其产出就按照标准时间来计算。假设员工在上班时间怠工,则其产出工时必定达不到10440分钟,我们假设只有10000分钟,则这不足的440分钟产出工时就必须从加班时间的产出工时来扣,但加班时间的工资是要加倍的,这是极不划算的事。从以经济人的观点考虑,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就必定不会怠工。

    (二)遵守相关法律。

因为法律规定加班是要付加班费的,但计件员工不好计算加班费,因此,方案将按具体的加班时间的比例来计算加班费,这是遵守了国家法律的;同时,由于很难分清其工作量具体是哪个时间段做出的,因此,干脆就不用分清,设其工作效率是一致的,直接按比例进行分配。因此,不论是何处何时加的班,只要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其产出就必须降低,到头来,员工的收入就会减少。从经济人的角度来考虑,员工无论在何时加班,都将会保持最大的工作效率。

 

第九步,公示,调整。

每月在确定员工的工资之前,员工可到人力资源部查询标准工时、自己的产出工时及工作时间等相关数据。只有保持充分的透明度,员工才可能对这个“产出工时”方案产生信任。员工的信任,是万金不易的。

周鹏飞花了足足三个小时终于介绍完,现场一片寂静,每个人都沉浸在刚才的讲解当中,在静静地思索着,这个方案究竟代表着什么。

陈雷、赵卫东、周鹏飞三人见怪不怪地相视一笑: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四、庆功会

 

三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云天服装公司的“‘产出工时’方案庆功会”在高尔夫山庄隆重举行。

在视野最好的一桌上,李云天与阳忠正忙着推杯换盏。

李云天举起酒杯,大笑着对阳忠说道:“阳总啊,其实我当初决定与你们金海湾咨询公司合作,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的,没想到啊没想到,一炮而红,大获成功啊!以前我是天天愁得睡不着觉,现在?我有空就过来这边打高尔夫!”

李云天的高兴是有道理的。三个月前,方案报告会后的第二天,他就拍板,这个“产出工时”推动方案要马上进行!

经过一系列的紧张筹备,包括对人员进行培训,对电脑系统进行调整,对员工进行宣传,对工序进行优化,一个多星期后,方案终于开始正式实施。

只一个星期下来,效果就非常明显;再一个月后,人力资源部进行统计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员工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个人单位时间产值比以往提高近30%!效率提升了,工资收入也跟着涨。

李云天心里那个高兴啊,只要效率提升了,员工的工资同比例甚至更高的提升,他也心甘情愿啊!毕竟,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提升了,其收益哪个拿大头,哪个拿小头,企业领导人心里还是有数的。

也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公司里的员工流失率大大下降,而且有不少已经离职的员工又要求重新入职。至于人员离职方面,倒也不能说没有流失,毕竟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但除了极少数几个因特殊原因离职的员工外,大部分离职的员工都是感到竞争的压力而另寻高就了,这也间接促进了公司员工技能总体水平的升级!

三个月下来,效率提升的增幅已经趋于稳定,但很明显还是有进步的空间。以往,员工收入高的,一个月也就三千来块;而现在,收入高的甚至可以达到五千多,很多车间主管都戏称自己宁愿回车间一线工作了。

阳忠微笑地看着兴高采烈的李云天,说道:“这个可跟我没多大关系,都是陈雷他们蹲在你们公司里做出来。”

陈雷马上在旁边接道:“没有阳总的指导,我们哪能做出效果这么好的方案啊!”这也是大实话,阳忠虽然很少到现场,但方案的思路,有很多都是由他提出或补充完善的。

李云天也笑道:“阳总你太谦了!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啊!哪有什么事都由总经理亲自出马的?而且,古语不是有说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啊!”

阳忠连忙说道:“双赢,双赢,决胜双赢啊!我们赢,云天服装也赢;公司赢,公司员工也赢!”

李云天听了,想了想,说:“那是!”顿了一下,又说道:“阳总,你三个月前提的我们的二期进行战略定位合作的事,你看什么时候有空,请陈经理拟个合同吧,条款、价格随你们定,我们赶快签了,项目好赶快上马,你看如何?”

阳忠举起了酒杯,“那行,明天上午你在办公室不?”

李云天也举了起酒杯,与阳忠碰了一下:“阳总叫到,我哪敢没空啊!就明天上午吧,我在办公室恭候大驾!”

两人一齐大笑了起来,碰了碰杯子,一饮而尽!大家眼睛里不尽的笑意都寓示着二期合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了。

陈雷见了,也举了一下酒杯,但他并没有打扰两位老总之间的交流,目光却转向了山庄之外。

今天是初八,月亮并没有圆,也正是因为这样,周边的繁星才显现了出来,星星点点,布满了整个天幕。

在深圳,这样好的夜色已经很难见到了。

“明天,肯定又是一个晴天!”陈雷心里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