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能完全独立于政府吗?------------------------作者:咸雅萍
主流经典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以及诸多经济学文献,都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作为当然的理论前提。然而,这一“前提”, “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无非是指,无论是制定还是实施货币政策,均不受政治势力,或者说是政府力量的影响。其实,在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时代,借助贵金属货币相对既定价值与数量的支撑和硬约束,中央银行也许会有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但在完全脱离了贵金属支撑的纸币本位时代,任何一个经济体的中央银行,都不可能再有独立性。
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纸币,之所以能替代行使着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完全依赖国家权力的强制性力量。所有的基础都是中央政府的信用,法律强制规定了中央政府的纸币发行垄断权。这是由自上而下的政治力量所确定的,而非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所自发确定的。在那种“市定货币”的贵金属本位时代,用不着一个集权机构管理货币,货币就是货币,这是由本身具有的稀缺性与价值所内在决定了的。但在“法定货币”时代,如果没有一个通过法律形式由国家强制力量确保唯一集权的机构垄断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岂不天下大乱?
正是信用货币制度,催生了中央银行。也只有在纸币时代,才需要中央银行,才有内容与形式各异的货币政策。离开了国家强制力量和政府机制,纸币流通连一天都不可能,那么,有关纸币发行与流通的所谓货币政策,又怎么能够摆脱开政治势力的掌控呢?具体行使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职责的中央银行,不可能不是一个政府机构,也就不可能不“讲政治”,更不可能不受主导政治力量的摆布。如此,哪来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这就是经济社会的事实,承认这一点没什么不好。在这个事实基础上构建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理论体系,会更有利于指导实践。现代社会已离不开政治。经济运行,既需要市场机制,也需要政治机制。任何政治机制与力量不关注经济运行,不能带来经济增长与秩序,断不会存在和发展。作为政府机构的中央银行,不可能像私人实体那样以盈利为目的,其全部职责是维持“法定货币”正常行使法定功能,确保币值稳定和货币秩序,因而,根本上是一个政治协调机制。
承认这一现实,更有利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其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使政府在保障经济运行秩序上能拿捏得恰到好处。恐怕不会有谁否认,纸币与公债都是中央政府的负债。那为什么针对公债发行的财政政策,不管是经济理论还是一般舆论,都不会拿出“独立性”的要求与标尺,而对有关货币发行的货币政策,却要强调“独立性”呢?其实,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同属政府的经济政策,其决策无不是一个公共选择的政治过程。正因如此,没有哪个现代政府不是统一协调而灵活运用这两个政策工具的。否则,只能增加政策运行成本,降低政策效率。
这样看来,中央银行还能彻底独立吗?
中央银行独立性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