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或者说,现代市场经济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及其内在机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早在去年即2010年三月份在哈尔滨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研讨会上,本人即首次提出关于2.0版资源配置形式问题。此后,在去年以来的一些研究中又陆陆续续地作了一些这方面的探索,下面要发表的一篇短论,就是去年12月份作的笔记性短论,现上博,以供各位有兴趣之博友讨论。
1.0版本资源配置形式即通常说的企业之资源配置,而2.0版本的资源配置形式,就不一样了。它主要指的是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生态中心以至种种产业园、开发区等等上一层次的资源配置形态。
这儿不想前验地化给它下个什么定义和内涵阐说,本文拟从分析资源配置这两种不同版本的区别入手作些初步窥视。首先要指出的是:2.0版本的资源配置同1.0版本的资源配置之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别企业到做为其集合的某个产业中心、产业园区;一个是从宏观,即从某个中心、产业园到一个一个的个别企业。
第二个区别,1.0版是从市场化到科层制,2.0版则是科层、准科层到市场化运作。在1.0版本中交易主体双方讨价还价达成契约关系。而科层制不是这样的,它是行政体制运作机制,企业尽管可以减少行政层次,但即是最终还是得有行政体制,不可能完全“消灭行政”。就像海尔这样管理模式最前卫的企业,现在张瑞敏主持搞的自主经营体——已经很市场化的了,但它还是要有行政体制的。一个企业永远是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可能只有一个方面。
第三个区别,具体的资源配置中,1.0版本的配置是直接抓生产要素、元素,一个一个的要素整合起来成一台机器;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组装起来成为一辆汽车等,而2.0版本不是这样,它是把每一个别企业当作构成要素、构成元素。把若干企业组合起来,成一个产业园,成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产业园区,成一个城市。或者成一个大的经济区。
第四个区别,1.0版的资源配置它的政策、制度设计边界,只能是一个企业范围。而2.0版的资源配置中心,在空间形态上,它搞的政策设计、制度创新它可以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甚至从整个社会说起,以国家和民族为单位。欧盟央行,直接就是欧盟的,你凡是加入欧盟的,你都得听我的这个制度安排。我这个银行货币M1怎么设计,M2怎么设计,M3怎么设计,制度是什么样的,你都得分清。我这个市场准备金率,我是8,那你们都得是8,我是6,你们都得是6。
第五个区别,它们的理论基础不一样。这个1.0版的讲微观经济,以微观经济为基础的。2.0版的是以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石的,布坎南的《自由市场和国家》那本书,专门讲公共选择理论。
第六个区别,微观的1.0版的资源配置,强调企业资产负债关系,有资产负债表,凭企业赢利来维持它的生存和发展;2.0版不是这样,2.0版既有经营收益,也有中介服务收入,如会计师、律师等等的服务中介服务;第三类即公共服务,带有部分政府管理职能(如某些法律政策、法律的制定、实施等等),以税费形式获取收入。现在的“二政府”各种协会即如此。
第七个区别,1.0版的资源配置是企业自己直接去搞市场开发,直接去抓客户实现、实施经营运作的, 2.0版本不是这样的,它是自己搞一个有形无形的框架,把各类企业纳入其中实施整合。有形的如某某建材城、某某服装城、某某商城等等;无形的如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等等,如其服务网络将若干相关企业整合成群,至于电子商城等则介于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