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约今河南省南阳市)处于三国时代魏蜀吴交界之处,成为三股势力必争之地,因此,魏蜀吴三方都想夺取荆州,进而窥伺另外两国。关于荆州,留传后世最有名的成语恐怕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然而,在关羽守荆州之前,荆州刺史刘表,在东汉末年治理/割据荆州长达18年,也是当时群雄割据当中的一股势力。在东吴版的隆中对(真正的隆中对为诸葛亮献策给刘备,预测日后魏蜀吴三分天下)中,鲁肃对孙权预测,荆州刘表将成为曹魏与东吴外的第三股势力。当然,以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显然诸葛亮的预言成真;而荆州刺史刘表显然辜负鲁肃对他的期望,而在群雄争战中,成为被历史埋没的一位过客。
三国志刘表传所述,刘表身长八尺余(约现今186公分),姿貌温伟,少时受良好的教育,又是皇亲,少时知名于世;治理荆州时,开经立学,教化人民,从容自保,堪称当时的青年才俊。然而,从他被封为荆州刺史后的 18年间,刘表集团并未如曹魏与东吴般扩大势力版图,反而在他死后第二年,其子刘琮投降曹魏,自此刘表集团走入历史,荆州版图日后被魏蜀吴所瓜分。
一位青年才俊,何以在18年间未能有所作为? 如果综合当时曹操、贾诩对刘表的评价,不外为「对外缺乏外交策略,试图独善其身于战乱之中」、「对内未能招贤纳士、积极吸收人才」。对比于刘备集团「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诸葛孔明的「联东吴、抗曹魏」的人才与外交策略,似乎也注定了刘备集团成为当时的第三股势力,而刘表集团提早走入历史。
以今日企业管理的观点来看,也许刘表不全然一无是处,而是其才能似乎不适应于当时快速变化的环境;如果刘表处于太平盛世的环境,以其「开经立学,教化人民」,应也能有一番作为;但一旦处于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开经立学,教化人民」这样的一个守成做法,恐怕无法与「积极吸收人才,明确外交战略」的团队竞争。在企业的实际案例里,常可以见到不同的竞争环境中,出现不同风格的产业赢家;进一步分析,常可以发现,产业赢家通常能随竞争环境的改变,而调整竞争策略;一成不变的守成公司,通常很难在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胜出,甚至很难存活。
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常是产业洗牌的过程,更常常是优胜劣败的淘汰过程。面对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光守成还不够;比对手更积极、更快速的提升策略竞争力,更能守住基业。此时,合适的攻击可能是更佳的防御策略!
攻击是最佳防御
评论
编辑推荐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