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是宋朝名将岳飞流传千古的名句,短短两句话,直接指出了国家欲富强、天下欲太平的根本之道。岳飞一生,充满了令人敬佩的功绩;但也同时留下了令人惋惜的下场。

  岳飞生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河南汤阴县人,二十岁从军,相传岳飞母亲在其背后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以勉励岳飞勿忘国仇家恨。他二十七岁时,一次宋金交战,原官拜右相的杜充不战而降,高宗流亡,仅岳飞力战不懈,而后一路以寡击众,令其无功而返,自此开始收编杜充旧属与各地散兵勇士,俨然成为一股中兴力量,号为「岳家军」;数十年间,岳家军历经百战而几少败绩,收复失地遍达现今大陆之十七省,几乎等同南宋半壁江山,甚至将可成功反攻金国。最后却功败垂成,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并被宰相秦桧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宋高宗赐死。

  「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是个人非常欣赏的「岳飞名句」;因为短短十个字,一语道出了核心问题的所在,堪称一语中的。虽然岳飞有生之年,理想未能实现,但后世仍对其极为推崇;民间把当时国力衰败的原因,归咎于秦桧;而部分史学家则归责宋高宗;而岳飞则千百年来,被民间奉为岳武穆王立庙祭祀,享有崇高的民间地位。在清朝因政治考虑(因岳飞当年攻打的女真族,正是清朝的祖先),刻意推崇关羽来取代岳飞的民间形象之前,岳飞一直是民间香火最鼎盛的历史人物。

  岳飞可供我们学习之处颇多,除了「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的精辟分析之外,岳飞可称为文武全才,千古难得的军事统帅。其所训练的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当时衰弱的宋朝,成为一股最重要的安定力量,而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誉。此外,岳飞还以「岳家枪」训练军队,强化战技;同时精通诗词书法,以「满江红」一词,写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壮志;当之无愧为一文武全才的军事将领。

  岳飞堪称我个人最敬佩的几位古人之一,个人对其有崇高的景仰。然而,若以今日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倒也有些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借镜。小时候读岳飞故事,总觉得是秦桧害死了岳飞;但年长后,重看这段历史,了解到在当时有权力杀岳飞的,其实只有皇帝(宋高宗)一人。岳飞为何惨遭自己老板的毒手,以今观之,显然其冲突在于岳飞的目标与其老板的目标有严重冲突;岳飞的目标在于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而宋高宗的目的,则在偏安南宋,作稳龙椅;假使岳飞真能「还我河山,迎回二帝」,那宋高宗的龙椅,岂非要归还徽、钦二帝?如此,自不难明白,岳飞会有「被赐死」的下场。

  对今日专业经理人而言,个人目标需与公司目标、老板目标一致,方能有充分的挥洒空间;万一不一致,恐须协调产生大家都能接受的一致方向,才不至于未来有潜在的冲突。

  目标一致,上下一心,如能再加上企业版的「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相信我们都能直捣黄龙,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