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不仅是种疼,而是一种崎形的社会现象,它刺痛不了政府的神经,改变不了中国人生存困难的格局,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很多人一听留守,想到的是农村,但城市里也比比皆是。孩子的命运就像奶粉和用品那样,只能被父母的爱毒着害着,却依旧天真无邪开心的生活着。每个初为人父母的年青人,把孩子当着一种希望,想要把自己的爱都给他(她)们。不管多么辛苦,不管背井离乡,不管年迈的父母,不管在他乡非人般的待遇。
可是大多数的年青父母还是给不了孩子一个温暖的有父爱母爱的家,只能用不多的工资,不停的给孩子买吃的用的、穿的。买这些商品种时候却只能选择价格低廉的,价格低廉意味着什么?!我真的不想说的太多,不是那些真相是秘密,也不是怕被跨省跨国,而这些是一种刺疼,砖心的刺痛。不愿意提及太多,也不是一两句能说得清表得明的。
那些在年幼的时候就被父母留在老人身边的孩子们,在年幼的心灵就开始承受分离的痛苦,开始承受生活中的不公。得不到父母的爱,享受不到更好的教育和得不到更好的身体,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这虽然有个别的例外,却不是让我们高兴和自豪的现象,也不是我们用以讨论的话题。那是种沉重的,让人永远无法释怀的伤疼。
不小心留意的烫伤,摔伤还只能算是这些孩子生活中最常见,如家常便饭般的事件。身体的健康是可以调理和部分弥补的,而那些心灵的伤害,甚至生命的失去,却是一个孩子和一个家庭破裂开始,不是终点。那将意味着不止一个人的生活被从此毁灭,而是几个家庭将很少有欢乐和幸福。
这也不是终点,这样的生活将被带入到下一代人的生活中去,那心里的阴影足以让一个人不健康的生活一辈子,也将会出现更多的心灵扭曲,崎形,为了钱不择手段的人们。
老人呢,老有所老,老有所依的情况却是每况越下。在以前的年代,虽然没有如此的表现繁华,没有这样的花花世界,但是一家人要是勤劳,生活是富足和幸福的。三代同堂,老人的膝下大多是子孙绕膝,天天照面。而如今,不管是有房的没房的,有钱的没钱的,能赡养长辈养育子女的家庭有几何?有多少家庭能养活得了老人,养育得了孩子?有钱的那些都移民了,所以在国内有钱的人比例真不多。所以才会出现更多的留守儿童,年青的是被迫离开家,想要家庭幸福的生活,为了以后更美好的日子。
美好的日子在哪里?在污染的环境里?在有毒有色的商品里?在父母苟延残喘的日子里?在孩子孤苦无助,伤害不断的生活里?
所以,每个人都是有家有爱的,所以我们的生活里能不能多一点的幸福和温暖,少一些伤害,多一点包容,少一点自私。
想用一个故事来表达对于老人和孩子的那份关注和无奈!
在嘉兴的某一个地方,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三缺一的牌局,一个老人的几分钟的贪玩也好,面子也好,让自己龙凤胎的五岁大的孙子和孙女,永远沉睡在了一口井里。原因有可能是弟弟掉井里了,姐姐伸手去救,整个过程没有人发现发觉。只是后来发现的时候已经在井里了,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苦难的地球。故事还在纠结中,老人的老伴回家后看此情形,怒气之下打死了妻子,自己也用农药了却了自己。
就那么一点时间,留给儿子媳妇的只有残破的家,四具尸体,无尽的奥悔和痛苦之中。
所以,大范围大面积的留守现象,是我们的一种悲衰,中国现状的一种毒瘤。民生何在,民权何在,不能只是一味的经济和发展,税收和强拆,应该是让人民安家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