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尚福林
中国金融业人事变动大幕开启,四大监管机构换人确定。据有关媒体报道,姜建清即将赴任央行,郭树清即将赴任证监会,尚福林赴任银监会,项俊波28日已经在保监会上任。而这其中,最受中国股市投资者关注的莫过于尚福林卸任证监会主席一职。
尚福林卸任证监会主席一职,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作为中国证监会第五任主席,尚福林从2002年12月27日接替卸任的第四任主席周小川而出任证监会主席以来,在证监会主席的职位上一坐就是9年,作为既没有“海归”的背景,也没有国内名牌大学学历的尚福林来说,这是一个奇迹。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证监会主席任期超过三年,尚福林在证监会主席这个职位上“坐”出了一项新纪录。因此,在此次中国金融业四大监管机构人事大调整的背景下,尚福林从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上卸任,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尚福林卸任证监会主席一职也算是功德圆满的事情。在尚福林任职中国证监会主席这9年的时间里,尚福林是为中国股市,或者说为国有股东,或者说为发行人与上市公司“立功”了。尚福林的“功劳”至少可以概括为这样四点。
在中国股市里推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一大毒瘤,一直以来为市场所诟病。因为股权分置,上市公司的股份分成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由于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作为流通股来说很难拥有话语权,流通股东始终处于一种被非流通股股东所宰割的地位。而非流通股由于不能上市流通,这也使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性大受影响。2005年的股改,解决了非流通股的流通问题,而作为国有股来说,由于股份可以上市流通,这也使得国有股获得巨大的增值,这是尚福林在就任证监会主席期间对国有股东的最大贡献。
尚福林的第二大“功劳”就是推出了中小板与创业板。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难问题,同时也为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国股市自1990年12月开市以来,一直就是为国企脱贫解困服务的,随后发展为为国企经营体制改革服务,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股市的上市公司以国企为主,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基本被排斥在中国股市的大门之外,能够挤进中国股市的非国企可谓凤毛麟角。但2004年6月中小板的推出就解决了中小企业上市难的问题。尤其是2009年10月创业板的推出,更是为创业企业的上市提供了方便。
尚福林的第三大“功劳”就是推出了股指期货。中国股市一直都是“单边市”,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赚钱,股票只有上涨投资者才能赚钱。这种“单边市”不仅减少了投资者盈利的机会,更扭曲了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同时一味地推高股价也加剧了股票的投资风险。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的股指期货,无疑是对“单边市”的一种纠错,使投资者从一味“做多”赚钱,演变为“做多”、“做空”双向赚钱,这不仅使投资者的盈利机会增多了,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培养投资者理性的投资理念。
尚福林的第四大“功劳”就是推行新股市场化定价发行,使中国股市的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最大化,2010年A股市场融资金额突破万亿大关,就是融资功能最大化的最好体现。
当然,尚福林从证监会主席职位上卸任,这也是顺应民心之举。虽然尚福林在任职证监会主席期间做了许多工作,其政绩也是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尚福林在出任证监会主席期间对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不力。比如,股权分置改革,虽然极大地保护了大股东的利益,但由于对价不足,这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明显不够,这也导致了如今限售股解禁上市对股市的冲击。又如,市场化定价发行由于不符合中国国情,导致市场化发行沦为了伪市场化发行,沦为“三高”发行,使新股发行沦为发行人赤裸裸的“圈钱”行为。而且由于片面强调市场化发行,而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导致中国股市近年来的一蹶不振,使中国股市的走势不仅背离了中国经济的基础面,甚至比金融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中的美国股市与欧洲主要国家股市都疲软。也正是基于中国股市熊路漫漫,尚福林如今已变成了投资者眼中的“上幅零”,所以投资者希望尚福林能够早日从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上离开,让其他人来就任证监会主席一职,为中国股市“换换火”。所以,尚福林的卸任众望所归。
如今,尚福林终于卸任离去了,笔者希望这位陪伴了投资者9年的证监会主席,一路走好,并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新的辉煌。同时也希望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能够不负投资者厚望,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多做些有益的工作,让投资者能够真正分享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寄语郭树清: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重
中国金融业人事变动大幕开启,四大监管机构换人确定。据有关媒体报道,姜建清即将赴任央行,郭树清即将赴任证监会,尚福林赴任银监会,项俊波28日已经在保监会上任。
在上述人事变动中,尚福林卸任与郭树清就任证监会主席一职无疑最受中国股市投资者所关注。毕竟这是投资者所期盼的,同时也是投资者寄予厚望的。
尚福林作为第五届中国证监会主席,自2002年12月27日就职以来,在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9年。这期间尚福林做了很多有利于中国股市,有利于国有股东,有利于发行人或上市公司的工作。比如,股权分置改革;推出中小板与创业板;推出股指期货;推行新股市场化定价发行等。
但近年来,投资者对尚福林的不满情绪有目共睹。虽然尚福林在任职证监会主席这9年里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9年来,尚福林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是不力的。比如,股权分置改革,这是尚福林对中国股市的重大贡献,但在这背后,却是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牺牲,因为在当时的股改中,非流通股给予流通股股东的对价非常低廉,而非流通股股东因此得到的利益却是非常丰厚,公众投资者成了股改的买单人。尤其重要的是,2009年强制推行的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完全置中国股市不成熟的事实于不顾,片面追求市场化发行,导致市场化发行沦为“伪市场化”,沦为“三高”发行,成为发行人赤裸裸的“圈钱”工具。由于片面强调市场化发行而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导致中国股市近年来的一蹶不振,使中国股市的走势不仅背离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甚至比金融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中的美国股市与欧洲主要国家股市都疲软。正因如此,投资者将对中国股市的不满转化为了对尚福林的不满,投资者盼望着尚福林早日卸任证监会主席一职。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尚福林卸任了,原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承载着投资者的厚望接手证监会主席一职。鉴于尚福林在过去9年中所暴露出来的对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笔者衷心希望郭树清在上任证监会主席之后,在发挥股市融资功能的同时,更多地对股市的投资功能加以重视,能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重,着重解决如下5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畸形的股本结构。为了保护国有股东,保护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的利益,一直以来,中国股市总是让上述股东以低廉的价格在上市公司中捞取大量股份,占据着绝对控股地位。而作为公众股东,不仅高价认购股份,而且所得到的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很低。这种不合理的股本结构设置,不仅导致了新股的高价发行,而且也使得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时最大量的红利流向了控股股东。并且由于非流通股占比太多,一旦受限售解禁,也增加了股票的套现压力,大小非因此获得暴利。因此,中国股市首先应该解决上市公司股本结构畸形的问题。比如规定,总股本在10亿股以下的公司,其首发A股流通股不少于总股本的50%;10亿股以上百亿股以下的公司,首发A股比例为40%~30%;百亿股以上的公司,首发A股比例不低于25%;千亿股以上公司,首发A股比例不低于15%。
第二个问题是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实行真正的市场化发股。现行的市场化发股是利用投资者的赌性所进行的完全脱离二级市场的“赌博化发股”。正是这种“赌博化发股”导致了“三高”发行,并导致了突击入股、PE腐败等行为的发生。因此,对于这种“赌博化发股”必须予以纠正。一方面是实行真正的市场化,将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市盈率挂钩,并不得超过二级市场市盈率的80%。另一方面,网下询价实行按报价申购,让报高价者对自己的报价行为承担责任。投资基金因为报高价导致出现投资损失的,应从基金公司管理费中抵减,不得损害基民利益。此外,严禁券商一边当股东一边担任保承机构,同时超募资金不纳入保荐承销费用的计提范围。
第三个问题是抑制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把上市公司再融资与现金分红结合起来。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不得超过前次融资以来上市公司给予公众投资者现金分红金额的3倍。并且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以配股为主;定向增发仅限于非财务融资;财务融资一律采取公开发行的方式。
第四个问题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造假上市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造假上市公司,一律实行退市处理。上市公司不仅向投资者退还募资金额,而且还要承担投资者的投资损失。对于参与造假的保荐机构等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不仅没收其所得收入,而且一律吊销其执业资格。
第五个问题是加大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力度,引入集体诉讼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目前监管部门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更多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尤其是在司法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甚至人为设置了种种障碍。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引入国外市场先进的集体诉讼制度,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让违法违规者付出代价。
告别尚福林 迎来郭树清
评论
2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