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计划的统计学理论边界
廖仁平
关键词:市场 计划 统计学 管理
提 要:通过设计一个统计学对比实验在理论上说明了市场与计划的适用边界,为市场失灵时政府介入经济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市场与计划都是管理社会的手段,什么时候用市场?什么时候用计划?这是一个一直争议不休的问题。
理论上讲(此引入理论统计设计主要是为了好理解,并不真正实用),如果将社会主要目标设定为N个,就每一个目标参量都进行自发的市场结果和政府干预的计划结果间统计学对比分析(对比样本量足够大),看他们间有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再进行政府干预和市场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就可以初步对市场与计划手段进行正确选择。
当市场与计划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时,或当这种差异虽然符合统计学显著要求但实际差异不大时,投入人、财、物进行计划管理就没有必要。当且仅当二者间有统计学显著差异且实际差异值较大时,计划管理的投入产出比较有效率时,计划才是可选项。
对比样本设计:随机抽选M(M≧30)对配对比较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公司、学校、机关等人群),一组用市场管理,一组用计划管理,一定时期后分别就社会设定的N个参量进行模糊打分性统计调查,可以得到此两组人群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对比结果。
所得结果可能是:在N个社会目标参量中,有的市场效果好,有的计划效果好,有些则没有差别;可以综合权衡后得出一个综合性模糊数值解,这个模糊数值可以表示一种抽象的社会价值,分析计划管理的投入产出效率后,可以决定是否采用计划手段。当计划管理产出的综合抽象价值比较大时,计划管理是有效的,反之则反。
实际政治经济实践中,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的条件并不好实现,所以一般靠经验进行决策。当许多情况并不明朗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市场管理方法应当是首选。只有当市场出现了较明显的危机时,政府才有考虑计划干预的必要。因为此时政府干预的效果立竿见影!投入产出比会很大。而当市场比较有效率地在运行时,人为干预效率并不高,即使有效果,其投入产出比也不会太高,因此总体效率并不高。
实际社会中各行各业情况非常复杂,市场与计划两手都可以用,它们各有其适用范围也各有其不同的管理成本与失败风险等社会综合成本。
对于大量一般平均利润型产业可任由市场调节,国家当好守夜人角色就很好;而对于一些资源紧缺型产业,国家垄断可长期获得巨利时(如烟草专卖业、重要稀土产业),计划管理有其特殊的合理性。另外,对一些基本民生必须品产业国家适当地注意其产业安全非常有必要(如粮食、能源、通信等),任由市场甚至于任由外国市场操控,在危机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对此类产业国家不一定要全面垄断,但一定要关注其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对国家的安全保障性,必要时宁肯牺牲效率也要保证其绝对的安全性。关于此,稍为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会认同,因为政治经济是一个整体,和平时可以多用经济学原理进行思考和决策,但居安思危就不能只算经济帐,一定要用强有力的政治措施确保国家民生基本产业的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