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眼下并不是一个真正能鼓励创新、以至于给创新溢价的环境,倒多半是给“听话”溢价的机制。
在苹果发布乔布斯辞任CEO的消息后,中国企业家杂志的ID发了一条“谢谢你,乔布斯”的微博。之后在诸多的评论中有这样的声音:他免费送你苹果了?他只是个生意人,他赚足了钱,你谢他什么?
是啊,为什么要谢一个赚足你钱的生意人?而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玄妙。人们为什么会盲从一般地在苹果店里排长队、为了一部甚至更多部iPhone、iPad不计花费?花钱“抢”到手后竟还油然产生幸运感。哪个买家不是永远在嫌弃产品卖得贵,但买苹果产品的消费者,很少有人骂苹果赚了太多的毛利,骂乔布斯是个剥削狂人⋯⋯这些看似非理性的现象原因很简单:苹果提供了有价值、且无可替代的产品。
为世界创造出了独特、有效的产品(或者提供了某种有价值的服务),这是人们感谢乔布斯的直接原因。而其实,这也应该是一个企业家与社会大众建立联系最根本的依据。美国的产品大家里,今有乔布斯,昔有亨利·福特,从汽车到高科技,代表着美国不同时期的支柱产业。但中国商界眼下这股产品风气似乎并不强,不少企业家早不把这当作立企之本,而将逻辑放在计算财富的增值方面,令人叹惜。要说支柱产业,房地产可谓中国支柱产业之一,可除了万科等少数企业,有几家在产品方面琢磨不已?甚至万科,在走上千亿规模后,也被敏锐的创始人王石预警:管理层必须回归到对产品本身的关注上,否则危险。
仅仅产品,还不是人们应该感谢乔布斯的全部原因。我理解,性格偏激、甚至有独断专行之嫌的乔布斯,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肯定,超过对同样创造了杰出产品的比尔·盖茨的推崇,实因他以他的身体力行,鼓舞人们向一种方向无畏地前进:那就是创新。他对常规的蔑视、敢于重新出发、敢于为梦想和灵感孤注一掷的个性,在哪怕冒险者众的商界,也显得卓尔不群。而这,启蒙或激发了大众的某种正面观念—一个普通的学生,可能会被乔布斯“保持谦卑、保持愚蠢”的演讲改变一生。由此,这位企业家已超越了产品与商业的层面,足可以像其他领域里的伟大人物一样,跻身改变世界、影响观念的名人殿堂。
反过来,人们对乔布斯与苹果这种创新精神的激赏又折射到对其产品与品牌的认知上,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其体验感与满足感,从而心甘情愿为苹果产品支付高价。这个价格,连同乔布斯个人将在历史中受到的称誉,皆是创新的溢价。
就像1990年代热衷于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比尔·盖茨”,苹果这几年大热又令很多人问“中国几时能出个乔布斯”。提类似问题的人要么是标题党故弄玄虚,要么就是实在搞不清两个国家、两个社会的时空差异。显而易见,从教育环境、商业与法律环境到社会文化,中国各个领域都不是一个真正鼓励创新、以至于给创新溢价的环境,倒多半是给“听话”溢价的机制与环境。大量有志于创新的人,在现实中被损耗效率与灵感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果,你认识这样的人或企业,如果他是你的朋友,或如果你是它产品的(潜在)消费者,不妨多给他(它)一些支持、多一些呐喊——力所能及。
创新的溢价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