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离世让我们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的一句话代表了许多人的状态。
他不是神,却是神一样的人物。
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像乔布斯一样的人,让他的去世影响到全球政界、IT界、经济学界……乃至普通百姓。
iJobs,感谢你推动了科技的变革,改良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iSad,失去你,这世界失去一个神一般的人物,同样,我们遗憾,未来还会失去多少本该发生的奇迹;
iLose,在未来,失去乔布斯的苹果也许依然会保持创新并且发展良好,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清楚,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已经彻底离我们而去。
信仰
“死亡是生命最好的发明, 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乔布斯在6年前说过的这句话仿佛更值得我们回味。
佛教相信,生命有更迭与轮回,作为一名佛教徒,乔布斯也相信。
但与大多数佛教徒不同的是, 这个聪慧、偏执而暴躁的天才靠一个人的信仰造福了难以数计的人。
如果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乔布斯告诉某人,我有一个杂志大小的玻璃板,可以写字、看电影、拍摄照片、浏览全彩信息……他会觉得你彻底疯了;接下来如果你拿出iPad 2演示给他看, 他一定会觉得自己疯了,以为“上帝”来了。
无论如何,这些四十年前的科幻故事已经在今天成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现实,在这个逐渐影响,并改进人们生活习惯的科技发展进程中,谁也无法在推动者的名单里绕过乔布斯。
如同许多杰出人物一般,乔布斯儿时善于捣蛋、不循规蹈矩、对电子元件发狂地热爱……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18年。
而就在这一年,一件真正让他区别于旁人、并且开启了他传奇一生大门的事发生了———他找到了信仰。
刚刚成年的乔布斯在阅读了入门读物日本禅师铃木俊隆写的《禅者的初心》后,惊喜地发现,当中提到的“一切唯心、万法唯识” 和他的观点犹如齿轮般吻合———————“我追随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
从此,佛教禅宗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乔布斯的精神家园。
然而当时的美国,刚刚经历了思想大解放,各种先锋文化、反传统观念交相碰撞,从大学退学不久的乔布斯认定———要得到更正宗更夯实的禅宗思想,就要去印度朝圣。
但出国是一件烧钱的事儿。
于是, 穷得叮当响的乔布斯想到了打工。
他选择了一家开发电视游戏机的公司———雅达利。他神色笃定地走进公司,然后告诉工程师:“我正在参与惠普公司的计算器研发。”
神奇的是,雅达利相信了。
更神奇的是,这个大学中途退学、从未受过正规电子学教育、还靠撒谎进来公司的先锋小子在临时工程师的位置上做得得心应手。
他负责游戏机出厂前的调试, 薪水是每小时5美元。辛勤的工作很快就有了收获,存够钱后,乔布斯便请假去往印度。
这是一场真正的精神之旅,除了朝圣外,乔布斯第一次看到了衣衫褴褛的穷人、第一次看到在田间使用原始工具的劳动者……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着他,他赫然意识到,好的工具对人的生活有着难以衡量的帮助。
一个梦想第一次在他脑中浮现出来———我要改变世界。
基因
尽管许多人至今依然对“乔布斯改变了世界”这一说法颇有微词,但我们至少要承认,乔布斯在那个只有专家才有能力用计算机的早期发展阶段,为计算机推广到普通家庭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印度回来, 作为电子学发烧友的乔布斯认定了他想要改变世界的工具是———计算机。
1975年的一天,乔布斯和沃兹见到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台PC 机———Altair-8800计算机。
它的外观是一个铁箱子,只有256B内存、4K字节的内存,没有显示器、没有键盘,更没有鼠标。铁箱子的面板上有上下波动的开关,用以输入二进制语言,向上拨是1,向下拨是0。
你需要先把运算内容换算成二进制,拨动N次开关进行运算, 通过面板上红色指示灯得到一个二进制答案,再换算成你想要的。
当人们都在为Altair-8800惊叹不已时,只有乔布斯平易近人地想到了:“这样的计算机,就是免费赠送,普通家庭也不会要。真正的电脑一定要易用,一定要解决实际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而此刻技术派沃兹脑中想的则是:“CPU未必是最好的选择、主板设计太复杂,个人电脑应该更小,更紧凑,应该有更好的人机交互方式,比如键盘和显示器。”
当两个人了解了彼此多么心有灵犀后, 沃兹在乔布斯的鼓励下开始研究改良版的计算机。
1975年6月29日,沃兹将制作完成的主板与键盘、显示器连接,在键盘上键入一个字符,字符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这便是历史上第一台拥有实时输入、输出功能的个人电脑。此后,这台电脑被称为Apple I。
在那个时代,你可以称其为变革、颠覆。而这些就是苹果电脑最初的特质。乔布斯和沃兹觉得,我们马上就要引起革命了。
然而,事实是,当他们把Apple I兴致勃勃地抱给别人看时,换来的只是几句点到为止的出于礼貌的夸奖。
乔布斯愤怒了。
“你的电脑比所有其他个人电脑都好用,普通人很容易掌握,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能改变世界的东西吗?即便不能改变世界,这样的好东西还不够我们赚一笔小钱的吗? ”说完这些,乔布斯想到了成立公司。
他们卖了车子和电脑,用这笔钱生产了一批装配好芯片的电脑主板,并卖给了“字节商店”。
这是苹果公司的第一单生意,利润8000美元。而Apple I也很快成为字节商店最畅销的产品。
乔布斯是他自己和沃兹成功道路上的催化剂。每一次,当沃兹有新的点子出现,不管外界反应如何,乔布斯都视之若宝并深信不疑。
当Apple I出世的时候,沃兹曾抱着它来到当时他供职的惠普公司,尽管高管对此赞叹不已,但都不认为这个小东西值得量产变为商品,所以,应沃兹的要求,惠普专门出具了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放弃对沃兹这件发明的所有权。
显然,惠普放弃的不只是一台电脑。
沃兹是个毫无疑问的技术天才,但没有乔布斯,一切成就可能只有埋在一个天才宅男的家里,无法影响你我的世界。
改变世界,这就是苹果的DNA。
在红杉资本创办人瓦伦丁的头脑中,一直难忘1976年夏日的一天,一个嬉皮士派头、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来找他谈融资时的场景。
像例行的问题一样, 瓦伦丁问:“你的目标是什么?”
乔布斯不假思索地说:“我想改变世界。”
让瓦伦丁惊讶的是,乔布斯说出这句话就如同说“我午饭想吃菠菜”一样理所应当。“乔布斯当时看上去简直就是个‘人类的叛逆’,”瓦伦丁说。
但瓦伦丁给了乔布斯机会,而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给了自己机会。几乎可以发现,乔布斯所做的一切疯狂的、奇幻的事,都是出于简单而明确的目的。他的信仰伴随他的一生,成为其创新、变革等一切作为的驱动力。同时,这种信仰也构成了苹果的灵魂精髓。
探险
生活是场探险。
从1985年开始,乔布斯有将近12年的时间被苹果公司放逐。
“人怎么会被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呢”,2005 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已经可以淡然地调侃这段尽人皆知的伤心往事。
因为市场不懂什么叫血缘关系。
没有人比乔布斯对苹果倾注更多的心血,1980 年,苹果公司上市,随着苹果公司的发展,尽管有着诸多董事和领导者,乔布斯依然将自己视为苹果世界最大的Boss。怀抱着失去大权的担忧,他的独断专行变本加厉,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苹果公司随后推出的两款电脑Lisa和Apple III均在市场上大败,它们价格昂贵、故障频出。
如果这是乔布斯自己的买卖,他还可以坐在一部电脑前思考上几天几夜。但董事会是不会等他的。
曾经由乔布斯亲手挖过来的前百事可乐总裁、时任苹果公司CEO的约翰·斯卡利觉得,如果继续纵容乔布斯,一切将不可收拾。
基于对未来看法的分歧,1985 年5月,斯卡利联合董事会进行投票,正式剥夺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工作,他可以继续留在苹果,但只能当一名“新产品构想者”,不能负责任何一个部门。
但今天的人们或许比当时的斯卡利更懂乔布斯———若不是简单粗暴,他便不是乔布斯;若不是独断专行,他便不是乔布斯。
举个例子,乔布斯曾带一家人乘游艇观光,由于他的孩子里德害怕波浪,所以乔布斯要求船长返回岸边。考虑到还有其他游客,船长拒绝了乔布斯。于是乔布斯打电话把救生艇叫来,将里德带了回去。过后,乔布斯说:“我自己就是航船的船长,只有领导不会服从! ”
所以,我们比当时的斯卡利更确定的是———乔布斯不会做船长之外的角色,这是传统。
尽管悲恸,但乔布斯随后还是向苹果公司提交了辞呈。他长期跟随的是他的心灵和信仰,不是斯卡利,也不是马库拉。而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失去了乔布斯的同时,也就失去了他的信仰和梦想。在接下来的12年里,高管用一种理性的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来经营苹果公司。但事实证明,任何事物没有了灵魂都将千疮百孔。
1997年7月,苹果股价跌至13美元,董事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已经做了申请破产保护的准备。在过去一年,苹果公司亏损了10亿。
外来的掌门人不懂乔布斯,所以也就不懂苹果。苹果公司注定是一家生于梦想、成长于梦想、辉煌于梦想的公司。
回归
在许多人眼里,乔布斯就是苹果,苹果就是乔布斯。
而放在冷冰冰的资本市场,这种关联似乎也变得有温度。每一次当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股票都会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因此,2011年10月6日,乔布斯最后一次彻彻底底地离开了苹果公司的时候,苹果公司决定临时停牌。周四美国股市开盘后,苹果股价开盘微跌0.2%。
而在乔布斯去世前日,由于美国当地时间10月4日发布的iPhone 4S不被市场看好以及乔布斯未能出席发布会的负面因素,股价已经下跌了2.1美元,跌幅达0.56%。这个比例对于市值三千多亿美元的苹果来说,已经不是小数目。若再往前推一个月,你会发现,苹果股价一直伴随着乔布斯身体的虚弱而不断下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9月19日,苹果股价还是413.23美元,到10月8日收盘,这个数字变为369.80美元。
再把目光转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乔布斯离开苹果的最后一年,苹果股价从将近50美元狂跌至13美元。董事会成员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想到了乔布斯。
这个曾经为了离开苹果而哭泣的乔布斯,内心矛盾极了。那时的他已经有了稳定的事业,何况,苹果公司已经成为一个烂摊子。但敌不过一句“你忍心眼睁睁看着你自己的孩子就这么毁掉”,乔布斯回来了。
这就叫造化弄人。重出江湖的乔布斯职位是临时CEO,年薪1美元。你没看错,是1美元。
“对我来说,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并不重要……晚上临睡前能够说我这一天做了些美妙的事情……对我来说才是重要的。”乔布斯说。
乔布斯回归苹果,除了把苹果的灵魂和基因带回来,同时,12年的奋斗历程也让他有了更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对市场的把控能力。
他依然跟随自己的心。
心说:传统音乐产业利润下滑,音乐爱好者需要一个从互联网上下载音乐的播放器,于是,iPod和iTunes出现了;心说: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电脑不应该被键盘和鼠标桎梏,人机交互变革的时刻到了,于是,iPad出现了。
如果说乔布斯是个天才产品选择人,那他的心一定是最伟大的幕后军师。然而,乔布斯选择的这些超科幻的产品,也必然不是任何工程师都能完成的。
寻找人才———这在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日子里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他招聘的问题中,甚至会出现“你何时失去童贞。”据说,他不在乎童贞这件事本身,但他的确很想从对方口中得到独具创意甚至有些疯狂的答案。
不到一年时间,峰回路转,乔布斯在旧金山的苹果世界产品展销会上宣布: “苹果盈利了。”
不妨再穿越回到现代,想知道乔布斯归来后为苹果公司的股价带来了什么变化吗?
答案是上涨了100倍。
2010年5月,苹果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市值超过微软,成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这让曾经断言“乔布斯想再次掌管公司是在浪费时间、没可能赢”的微软老大比尔·盖茨情何以堪。
孕育
其实,细心的人会发现,尽管当初乔布斯抱着切断所有后路的决心离开了苹果,但是在他离开的12年,依然跟苹果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
被苹果公司扫地出门后,乔布斯成立了NeXT计算机公司,专门制造和开发高等教育和商业市场上的工作站计算机,由于计算机销量并不理想,NeXT转而投向软件,它创新地创造了面向对象操作系统──NEXTSTEP,以及它的开发环境。
注意,这一操作系统对未来的计算机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在NeXT发展的技术在Apple的复兴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乔布斯说。
苹果公司在1996年12月20日以4亿美金收购NeXT,目前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Mac OS X就是奠基于OPENSTEP的基础之上。
所以说,乔布斯和苹果,血浓于水。
苹果的魅力似乎和乔布斯的魅力是不可分割的,这造成了如果某一款苹果产品的发布会没有乔布斯出现,那这显然成为一个让大家对产品不那么热忱的因素之一。比如iPhone 4S。
“苹果的DNA就是‘科技改变生活’,iPhone 4S 显然是这一DNA的产物。iPhone 4S的核心在于‘Lets talk iPhone’,语音助手功能才是talk的真实意义。iPhone 4S通过Siri等软件功能以一种史无前例的方法将其系统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我想,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的真谛。”李易如是说。
尽管这依然是一部好手机,但或许是因为消费者没从iPhone 4S身上看到预先猜测的4英寸大屏和内置微型投影仪,也或许是乔布斯的缺席让iPhone 4S杰出的改进和功能变得暗淡,总之,大家觉得,是缺了点什么。
透过这一点略带情绪化的市场反应,你可以窥见乔布斯不可复制的某些原因。借此势头,苹果的竞争对手也有所反应———谷歌盘后大涨4.07%收至523.29美元,三星电子、LG电子、日本索尼的股价分别上涨3.39%、3.64%、2.1%。
李易觉得:“乔布斯的陨落,无论对于苹果还是苹果的竞争对手,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于苹果来说,失去了领袖。对于苹果的竞争对手某种意义上说,则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及动力。” 乔布斯时代,一去不复返。
也许,是世界造就了乔布斯。因为被父母抛弃,那脆弱的小乔布斯在泪水中对自己发誓,一定要有一番成就,让父母知道抛弃他是一件多么值得后悔的事。
也因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嬉皮士为代表的西方反文化运动盛行,美国进入毒品和神修泛滥、文化碰撞、思想解放的黄金时代。一切相交错,才孕育出一个乔布斯。
李易说:“乔布斯领导下的苹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它其实是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着马拉松,这注定无法持久。如今,乔布斯已驾鹤西去,我的预言或许将成现实。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将逐渐由卓越沦为优秀。”
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本富则认为:“由于惯性和乔布斯的临终安排,苹果的创新精神3-5年不会受影响,但5年以后,只有天知道。”
当然,没有先知能准确预料苹果的未来。但至少我们确认一点,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已经伴随他的灵魂和信仰升上天堂,离开了我们。
乔布斯走的那一天清晨,苹果公司附近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让人想起nano的颜色。李开复说:“也许这就是上天纪念乔布斯的。”
不如用一句网友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Hey!乔布斯!请把天堂弄得酷一点,我们以后都会去的!
独一无二的乔布斯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