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堂和不可忘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语出 《后汉书·宋弘传》。东汉初年,刘秀起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刘秀的姐姐守寡在家,她看上了宋弘,刘秀也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嫁姐的念头。

对自己贫贱时的知心朋友永远也不能忘记,和自己同受苦难的妻子永远也不能抛弃。这是一种对待友谊和对待婚姻的世界观。一个人一生中难得有几位知心朋友,不管是在个人人生的那一个时期,知心朋友都不该忘记。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人常常会把自己贫贱时期的知心朋友忘记了,这里有几种因由,但是底下的因由肯定是最为主要的:人生时期的更迭,个体世界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早先时期由早先世界观主导的友谊进入现在时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时期世界观的要求,早先时期的友谊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个体在贫贱时期的世界观和后来发迹时期的世界观肯定不会是一样的,个体在贫贱时期和知心朋友的交谈内容绝对进不了个体进入发迹时期的友谊交谈平台,很自然地个体就将贫贱时期的知心朋友忘记了。其实即使不忘记,即使还会有交往,交谈的内容也绝不会是过去的内容,很可能会参进一些感情施舍的内容,知心相交的内容肯定在新的友谊交往的平台上是再也找不到了。实践所谓“贫贱之知不可忘”的活动只能是一种展演个体道德的显像。真正的“贫贱之知不可忘”是这种情况:贫贱时期的知心朋友和自己一样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也有和自己同等的社会地位晋级,世界观也有同样的变化,这种贫贱之交是自然不会忘的。

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贫见现象,糟糠之妻常下堂是屡见现象。婚姻的持续要求婚姻双方都能保有比较完整的爱,也就是在爱的三个要素(亲密、激情、承诺)中,至少保有两个要素。激情是婚姻中爱的要素中最为薄弱的一个要素,即使是相濡以沫的夫妇,他们大多数也早已失去了这一爱的要素,在婚姻存续过程中,激情常常会随着婚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激情常会因为看惯了,过程腻烦了,而渐渐消退得几乎不见踪影,但是亲密和承诺却能让相濡以沫维系得坚如磐石。

可是糟糠之妻常常是在世界观上不能和其伴侣与时俱进的,他们的世界观的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人与人亲密的维系很重要的纽带就是相同的世界观,当两个个体的世界观的差异不断扩大以后,维系亲密的纽带也就在不断脆化,只要外界稍有变化,维系亲密的纽带立即就会断裂。剩下的承诺即使还能维持,也将是非常可怜的。

糟糠之妻不下堂,依靠着为妻的努力,为妻的要善于让自己的世界观与自己的丈夫同时递进;同样,糟糠之夫不下堂也需要为夫的努力,为夫的也要善于让自己的世界观与自己的妻子同时递进,否则也会出现糟糠之夫刚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