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远离骗子公司的标签(11月24日)


 

经常有朋友善意地给我泼冷水,说比你所拥有的资源更优质的人有很多,更多的人比你做的专业,而且很多人都是整个机构在做,即使如此,经年累月也未必可以在重大的项目上有成功的案例。如果很容易就做成了,那么就太不可思议了。所以综合起来看,你做的居间顾问事情,是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的。

更重要的是,你在忽悠的水准上比不了人家,又下不了狠心去骗取别人,因为那些骗子是明知道不可能做成,都要忽悠着让别人去付出,而且确实是有收益,可以以此为生的,因为人家抱的希望就是骗,而你则刚好相反,是明知道很难做成,还要一门心思,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去付出。所以你注定不会得到骗子那样的生活享受。

 

我知道,这样善意的规劝,其本意是希望能让我以基本的生计为基础,降下一些身价去TA所成立的机构里边去供职,但对这样的善意的邀请,我在感激之余,还是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成败以及在成败中的深切感悟,整理出自己的心路历程,并整理成为文字,跟身边熟悉的朋友与远方陌生的朋友们分享。

虽然也许那些感悟远不及相关朋友的切身感受之深切,但至少在感悟的过程中,自己更得到思维方式以及运作技巧方面的成果,或许这些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感受,可以给人更切实的参考性。

 

融资的项目与企业,基本都曾经有过被骗经历,那也许并非是身份问题,更有相当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比如或许仅仅是对流程不能接受,对所谓的资金方所设定的游戏规则不能认同,或者是在付出了一些成本之后,对于后续投入所预期得到的收益缺乏信心。

当没有收到预期目标,融资的期待落空,就会抱怨自己被骗,虽然内心也清楚地知道,其实挫折也是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人的经验也是在挫败中不断完善的。但依然难以控制自己内心的失衡,然后就会广泛抱怨自己“遇人不淑”的被骗经历,如此就诱发了有类似经历的旁人的感受,形成涟漪效应,越来越多的人与机构被贴上了“骗子”标签。

 

也有一些顾问机构,确实不是自己有实力投资的,而是在受到资金方的委托,寻找可供投资的项目的,或者是在自己有了更多的项目选择余地之后,期待可以在资金方那边得到更多的谈判筹码,或者是可以拓展自己的资金渠道的。

所以我们每天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每次停下来或者慢下来都会有一种虚度光阴的罪恶感。这是时代所带来的焦虑感,似乎只有忙碌,并在忙碌中能够预见到自己稳定的收益,才能让那种焦虑与恐慌之情得到缓解。

对收益的预期变成贪婪无厌,也容易让自己在竞争中产生焦虑与恐慌。在跟别人竞争的时候,原本就是会助长那种不安全感的。

所以消弭那种焦虑、恐慌、强迫性的不安全感的核心就是抑制自己的欲望,并以谦让替代争夺,以退居幕后而不是让自己一直在前台的姿态,不被聚光灯所灼伤。

更重要的是,不要做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要只说不做,或者做得少说的多,承诺的时候最好给自己留一些缓冲的余地。说的越多,让人产生的期待与希望越高,希望值越高,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失望度就会越高。

 

其实骗子(不管是作为机构还是个人)的生活实在是说不上享受,更多的是如老鼠过街或者是千夫所指的状态。

不管是直投还是顾问机构,假如你被某些人贴上了“骗子公司”的标签,就意味着你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所有善意的项目方都会避免与你接触,你在某些时候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却让更多的好机会从你身边溜走。所以作为骗子,虽然可以得到一点蝇头小利,却会付出重大的代价。

 

其实创业者有些时候,也会让人有在骗取资金的感觉,即使那样的感觉错了,都对创业者只会有坏处,而不会有好处。

因为创业者需要整合团队,让更多的资源帮助自己实现相应的目标,当然那个过程需要以资金支撑为前提,但资金看的是结果,并以结果为前提去进行投资与否的判断的。

创业者在自己的项目之中,也是投资人的身份,不同的是由于还没有发展到放手让别人去替自己做,而自己仅仅做甩手掌柜的程度。

 

其实每家投资公司都可以摆脱“骗子公司”的阴影。

只要你不要太贪,而专心地聚焦到自己重点关注的领域,努力做成一些投资项目,即使暂时不赚钱,即使暂时没有什么名望,都不能太着急,如此才会摆脱“骗子”的头衔。哪怕你仅仅是在一个小项目中占有比较小的一点股权,都比你贪心地什么都关注、什么都想看,又不想投入必要的成本所带来的收益来得更高。

你总是需要做点什么的,即使你说的再多,人家都要看你具体做了什么事情的。对投资人、对创业者以及对投资顾问居间人,莫不如此。

 

不管是直接投资的资金方,还是间接联系到资金方的居间人,更重要的不是跑马圈地,而是需要画地为牢的。

当你内心起了贪念,就会口吐狂言,在无意之间,就会让人感觉你更多的是半空飞,而不是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更不要说有坚实的根基了。那种安心的感觉往往不是租用了甲级写字楼,有了顶级办公场所,有了彬彬有礼的从业人员,或者是貌若天仙的前台接待人员,就可以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骗子公司并不是很难识别。

虽然基本的形象也是自身实力的重要组成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专业、权威与自信。

当你能从对方的需求角度,而不是自己在利益上的需求考虑问题,当你能深入研究对方的心理,尊重TA们,并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生存压力,用低调而务实的方式,告诉TA你对特定事情与特定渠道的判断,以及相应的难点有可能会在什么地方,或者是把自己所想到的解决方案与TA一同探讨。

充分尊重对方的专业性以及经验,市场意识等等,姿态放低一些不仅不会让你的专业形象有所降低,反而会强化亲和力,让你跟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近一些。

 

假如你是希望做事情的,那么就远离骗子公司的标签。

其实判断是否是骗子公司,核心并不在于实力,更多的是做事情的态度,在做事过程中所形成的可信度以及心理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本就是一门艺术,与投资相关的顾问服务沟通,就更是一种艺术,这样的艺术境界往往是可望不可即的。

最朴素的就是:不要奢谈你有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更不要让人感觉你无所不能,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做不来,总是比你似乎样样精通来得更实在一些。

 

贾春宝

20111124日星期四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