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板需顶层设计而非交易所设计


  近日来,上交所两位老总先后放言为推出国际板造势,上海市某位分管领导也积极配合,再一次引起了市场对国际板恐慌情绪蔓延。如我在几个月前的文章所分析的,上交所及上海市政府由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驱使对国际板最为积极,这不仅是地方和部门领导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也会给部门和地方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挂牌交易的交易税费。但是,国际板的推出牵涉方方面面,不仅影响股市的稳定运行,更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开放的进程紧密相关,也事关维护国家金融和外汇资产安全、事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牵一发而动全局,需要顶层设计,谨慎对待,不能站在地方和部门利益角度来思考问题。

  首先,国际板推出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尽管从长远来说,上证所开设国际板,吸引境外一流企业来沪上市,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促进作用,对丰富股市投资品种,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都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与创业板相比,国际板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风险更难预期,如果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仓促行事,不仅会对股市而且也将会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冲击。有关部门应走出狭隘的部门或地方利益视角,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对推出国际板进行顶层设计,比如国际板推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国际板推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国际板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关系?国际板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用到底有多大作用?如果国际板变成海外企业的圈钱场所,中国投资者亏损严重,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如果国际板成为境外机构投机的另一福地,成为操纵股市做空中国的工具,我们有什么办法制约?如何避免资本项目开放中出现较大规模的金融动荡和风险?等等。总之,国际板是中国整体开放、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大举措,“牵一发而动全局”,因此需要做一系列全方位的整体考虑。有关部门应多做调查研究,既做可行性研究,也要做不可行性研究,国际板推出不应是少数人闭门造车拍脑瓜的决策,应该让公众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参与决策,让决策过程理性、透明,真正实现股市的科学发展。

  其次,要加强研究和宣传,打消广大投资者对国际板的疑虑和担忧。股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广大投资者积极参与就没有股市的繁荣发展。应该说,中国投资者并不是不欢迎国际板,也不是不愿意看到中国股市尽早地扬眉吐气地跻身于世界发达资本市场之林,但是中国股市的快速发展,决不能建立在牺牲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之上。国际板作为新的投资板块,需要广大中小投资者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需要加强研究宣传,需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向投资者说明推出国际板的意义和作用,需要打消广大投资者对其种种疑惑,需要有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市场环境,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切身利益放在股市监管工作的首位,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心里装着中小投资者,投资者才会拥护、支持和积极参与任何扩容发展的举措,否则就很难成功。

  第三,股市需要时间和空间修养生息,消化吸收快速扩容发展带来的问题。如前所述,中国股市20快速发展走过了发达国家股市上百年走过的路,遗留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股市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之关系,把扩容的速度适当降低一些,留出时间和空间消化吸收股市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这不仅是推出国际版的前提条件,也是股市实现长期稳定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国际板推出前需要完善股市基本功能,完善市场制度,特别是发行制度、集体诉讼制度、激励和约束上市公司分红制度等。国际板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而不能在国内资本市场有明显制度缺陷的情况下匆忙推出,应在集思广益并对市场环境进行认真整改的基础上谨慎实施。中国股市重融资功能、轻投资功能的理念和体制机制必须迅速改变。必须引入集体诉讼制度,用境外企业熟悉的惩罚和约束规则来以夷制夷,仅依靠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远远不够,只有高昂的违规成本才会打消上市企业的造假动机。监管体制一定要适合国际板的跨境监管需要,要提高监管者的国际监管能力,对鞭长莫及的跨境上市公司应该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否则境外企业造假会对本土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国际板最好能够实施高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快速的退市机制,以保障境内投资者的财产安全。

  第五,国际板推出需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和国内企业的融资需求。国际板是股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但开放不仅仅是吸引几个国外公司在国内挂牌上市的形象工程,也不应是完成阶段性任务的政绩工程,开放的范围、程度、步骤要与中国股市的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能力相适应,不能为了开放而开放,为了形象而开放,在开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中国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控制好国际化的市场风险。

  第六,国际板推出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部署协调一致。国际板以人民币计价的制度安排,最大风险在于资本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随着国际板发展而加速,人民币变成纯粹的交易衍生品,规模随着脱离人民币需求和供给的投机性套利活动不断膨胀,存在失去调控资本主动性的风险。另外,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实现,将使人民币加速升值,从而对中国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因此,国际板推出要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的相互匹配,各种设计安排仍需进一步更深入地研究。需要权衡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避免东南亚一些国家或者其他一些新兴国家在资本项目开放中出现较大规模的金融动荡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