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债务危机的性质、原因与后果


年初,广东、浙江再现企业倒闭潮。6月,全国工商联完成对17省市中小企业的大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生存非常艰难,困难程度甚至超过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而到了10月,媒体公开报道已经有90多位温州老板负债出走(据说实际不止这个数字),偶然还有事主跳楼发生。贷款难、高利息、“全民”参与高利贷、中小企业倒闭潮,温州乱象因此曝光天下,以致温家宝总理亲赴温州处理,温州一时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

温州危机爆发后,社会上和学术界激起了热烈讨论:质疑高利贷之罪者有之;质疑温州商人放弃实业、投机房地产,丢失了企业家精神者有之;质疑温州模式并宣告其失败者有之;认为银根紧缩致使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者有之;认为实体经济经营环境恶化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转而投机房地产者有之;认为外部环境恶化,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者有之;认为政府投资过大,挤出了民间经济者有之;认为货币超发导致资产泡沫化和投机盛行者有之;认为金融制度存在缺陷,资金流不到需要它的中小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融资难和倒闭者有之。这些观点,众说纷纭,真理与谬误并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温州目前的危机?温州危机的解决之道是什么?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本文分离导致温州危机的主次原因,澄清在温州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解析温州危机的性质,并对上述问题给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