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严打”李开复---力争“打假”代言人


最近,在微博上最受关注的估计是“方舟子‘打假’李开复”了,被誉为“打假斗士”的方舟子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伪科学及打过“打工皇帝”唐骏等。这次矛头直指“青年导师”李开复,不仅让人产生多方质疑。一方面质疑方舟子是一次借“茬”的自我炒作,另一方面质李开复的诚信。

   事件的根源是李开复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由于在这本书中英互译时的差异让方舟子找到“茬”进而在为微博上大肆攻击,面对“奇袭”,李开复也果断回应。争论的焦点从最开始的“职称”到“与奥巴马同班同学”,再到“聘书”。最后,在昨天下午,李开复在微博中说:“感谢大家的关注,更感谢大家的反馈、批评和意见。对于书中不严谨不谦虚的部分,我虚心接受、深表歉意并将做出修改(比如:Assistant Professor将直译为更被接受的‘助理教授’而非被拔高的意译‘副教授’)。因未能从陈年资料里找到原始聘书,已联系校方出具证明。很抱歉恰逢美国感恩节及周末,仍需一些时间,谢谢理解。”并取消了对方舟子的“关注”,可以看出开复老师不想再卷入这场“战争”,但方舟子依然轮番“轰炸”、穷“击”不舍。

通过这次事件,应该让给我们有更深刻的认识,而不是麻木的看热闹。首先,我们不必追究谁的对与错、真与非。从方舟子的角度来看,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辨伪取真一直以来是他的作风,作为“打假”的公众人物,他有权利质疑李开复。从李开复的角度,他确实能力不凡,热爱公益事业,没做过什么危害社会的事情,却反遭“严打”。我们不必在乎谁胜谁败,经过这一番明星级的碰撞,反而会促进化社会公众人物的“真伪”意识。

其次,人无完人,再完美无瑕的美玉也会有瑕疵,重要的是我们对待的态度,也许我们容忍人犯错,而不允许“神”犯错,很多时候所谓的“神”是被我们推上神坛,膜拜。看到很多企业家被贴上“神”的标签,其实他们的初衷也只是塑造良好的自我品牌,一旦这个品牌形象形成后就必须保存这争议性,典型例子就是“陈光标”。而在自我神话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些传奇的事情出现,比如:李开复自叙与奥巴马在上政治课上一起睡觉。我不知道其是真是假,也不是我关心的,真假估计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通过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一个现象,人总喜欢瞄定身边的光环来放大自己的光圈,而不少媒体就借势夸张,放大,我们所看到未必都是真的!

最后,我们不必讨论谁胜谁负。虽然开复老师表示不愿意再卷入纷争,但方舟子依旧坚持不懈地进攻,我理解,方舟子是在力争“打假”的品牌代言人,力争“打假”那种对权威的质疑精神,如果大放弃“较真”精神的话,估计这形象也就是真了,所以他坚持也没有错,重要的是一个“度”,但我们对双方的争议都漠不关心时,他自然就有台阶推出!这也不仅让我想到的罗永浩砸西门子电冰箱的壮举,正因为他们这周“较真”的精神唤醒我们去伪存真的强烈欲望!所以不管他们是不是所谓的“炒作”,他们自己有没有火不是必然的结果,必然的结果是我们需要真理!

“打假”的 代言人可以是央视的315、司马南、罗永浩,也可以是方舟子,但我们不能来把他们当作衡量真伪的“格尺”,我们需要加入打假的阵营,包括李开复也是!

                    ( 文/李清乐 来源:营销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