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咱们的山药蛋
对于咱们大同人来说,山药蛋是再熟悉不过的食品了。然而,像对自己的身体虽然熟悉但不一定了解一样,人们并不很了解山药蛋。山药蛋的学名叫马铃薯,东北各省多称“土豆”、“地豆”,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还有的叫“爪哇薯”、“红毛薯”等。外国的叫法更有意思,德国人称它为“地梨”,法国人则称之为“地苹果”,意大利人称为“地豆”,俄国称它为“荷兰薯”,美国人称为“爱尔兰豆薯”。
山药蛋的产地遍及欧、亚、非、美、大洋洲。山药蛋起源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区,为印第安人驯化。根据考古学家发现,当地种植山药蛋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至2800年,大约1570年被西班牙人首先带回本国和葡萄牙种植,随后又相继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山药蛋大约在1573年—1620年,即明代末期的万历年间才传入我国的。当时它有个高贵的名字叫“香芋”,明朝皇帝明令规定:“香芋”只能在皇家菜园种植,专门供皇亲国戚及达官显贵食用。直到清朝初期,山药蛋才被种植到普通百姓的菜园里,但这也仅局限在京津地区。山药蛋引种到咱们大同地区,大约在清道光之前。在道光十年的《大同县志》中就有关于“子山药”的记载。山药蛋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除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和产业链长外,更重要的是营养成分全,营养价值高。山药蛋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钙、磷、铁、钾等矿物质,还含有维生素A、B、C等成分。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居常食蔬菜之冠,其蛋白质是一种优质的特殊的黏蛋白,其中含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接近动物性蛋白,不但有润肠作用,还有脂类代谢作用,能帮助胆固醇代谢。
我们对山药蛋往往不以为然,而外国人却对山药蛋情有独钟。最早是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提出的“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使我们知道山药蛋竟然连着共产主义。后来,肯德基的“土豆泥”和麦当劳的“炸薯条”打进中国,方使我们得知山药蛋的高贵身价。美国人甚至认为,每餐只吃山药蛋和全脂奶粉就可以得到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由于吃了太多的“麻”山药蛋伤了胃,因此,不论别人怎么说,我总认为山药蛋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贱”食品。使我对山药蛋彻底改变看法的是德国人。德国有世界上惟一的“山药蛋博物馆”,那里介绍山药蛋的起源、展出各种山药蛋食品的造型和制作方法。此外,德国还有一座“山药蛋纪念碑”,所有为山药蛋事业做出过贡献的历史人物都被刻在碑上。德国东部和南部山药蛋种植区每年都要选出最漂亮的女孩为“山药蛋皇后”。德国人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山药蛋,其吃山药蛋的数量和吃法都堪称世界第一。德国人把山药蛋做得十分可口,如煮山药蛋羹、蒸山药蛋糕、调山药蛋酱泥、煎山药蛋饼、炸山药蛋条、烤山药蛋团子等。烹饪时还在山药蛋中加入各种佐料、黄油、果酱、咖喱粉、色拉油和肉丝、青菜,水果等等。德国人把山药蛋食品做成各种动物形状,吃起来很有情趣。有些小商店和小快餐店还出售山药蛋快餐,要一份山药蛋饼卷青菜或油炸夹心山药蛋丸子,既可以坐着慢慢吃也可以用纸一包带走吃。
一次我们在德国汉诺威一家餐厅吃了一顿山药蛋套餐。刚听翻译说完,我心想,这德国人也太“抠”了,竟然拿山药蛋来招待我们。一餐吃罢,方知主人的良苦用心。首先是每人上了一盅山药蛋羹,用羹匙一勺勺吃来,细细品尝,味道酸甜鲜美,根本吃不出山药蛋味。接着是小巧玲珑、造型各异的山药蛋点心,每样数量少花色品种却很多,里面分别加了牛肉、鸡肉、鱼肉、果酱和蔬菜汁,好看又好吃,再加上切成薄片的灌肠和火腿,吃起来很有味道。边吃边听主人介绍:山药蛋中的粘体蛋白质,能预防心血管类疾病。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多吃山药蛋。这些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浮肿,而服用利尿消肿的药物,则易导致体内钾的丧失,因而伴有低钾倾向。因此,此类病人常吃山药蛋,既可补充钾,又可补充糖、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
山药蛋中还含有一种类似转换酶的物质,具有降压药一样的功效,能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据印度医学专家研究,一个人只要坚持每星期平均吃上5—6个山药蛋,患中风的危险会下降近一半。主人还介绍说,加拿大营养学家发现,常吃山药蛋可改善人脑记忆力。研究人员对20位健康老年人进行的研究表明,在食用山药蛋15分钟内,这些老年人的记忆力有显著提高。主人风趣地说,很多人以为山药蛋中含淀粉较多,没多大营养,吃多了还容易发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山药蛋所含的热量低于一般的谷类,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食品,因此,它还是理想的减肥佳品。山药蛋因其营养丰富而有“地下人参”的美誉,科学合理地吃山药蛋,完全可以保持苗条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