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重质更要重量


  在证券分析中,投资标的质和量都是很重要的,按照格雷厄姆给出的定义:质的因素是指行业的性质、企业在行业中占有的地位、地理位置、经营风格和本企业、本行业的前景;量的因素是指公司的各种统计数字,包括损益账户和资产负债表上所有有用的项目,再加上一些其它数字,比如产量、单位价格。

并且,按照格雷厄姆的观点,对于量的因素的分析要比质的因素容易的多。不过,貌似天朝很多格雷厄姆以及巴菲特的追随者们,更愿意研究质的因素,不仅表现为谈及某个标的时对于企业的性质特点、行业地位了如指掌,更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并且证据充分以至于无法反驳。与此同时,却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只字不提,及时提及的数字也不过是前几年的高速成长所表现出来的简单数字。

对于不分析和很少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理由看上去很充分:比如说,看不懂、投资不需要那么复杂、信息的不对称,甚至怪罪到企业财务数据造假上。其实,换个角度看:即使是美国那样的成熟市场中,也会出现安然这样的造假大案,而且造假被发现是经过揭露者研究了5年之后才被曝光,起严重程度、难发现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和天朝已有的案例。与此同时巴菲特不仅依旧在美国获得成功,而且还依旧对美国充满信心,对证券分析方法依旧崇拜。

过分看重质的因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由此会导致更加迷信企业历史经营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而这本质就是一种利用过去预测未来的行为,是很容易导致危险需要谨慎行事的。按照格雷厄姆的观点,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内在稳定性。这是最主要的质的因素,而这也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巴菲特的几大经典成功投资案例会集中在经营稳定的行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