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政府“以量补价”拯救土地财政
全国有多少个城市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破产?
引语:前10个月土地成交数据:1。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11月2日发布报告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133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365宗,成交面积 550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0%,同比减少37%;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408宗,成交面积200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7%,同比减少45%。另外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至9月全国133个城市共推出5722宗,累计供应量3058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2%。累计成交量2506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一线城市中,北京住宅用地累计供应量同比减少2% ,上海则减少了16%。前10个月全国133个城市单月住宅类用地成交量仅在1月、5月、6月超过去年同期。
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小幅上涨,同比、环比增幅全面回落。 第三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04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1.3%。居住用地地价为451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0.5%,较上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 1.7%,较上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根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发布的《土地市场月报》显示,北京,10月土地共成交21宗,总成交面积125.78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仅1宗,住宅用地成交10.16万平方米,环比9月下降了83.51%。1至10月同比2010年同期,土地面积成交均呈现下降趋势,今年只有6、8、10三个月份同比去年 成交有所上涨。
根据《关于广州市本级2011年新增财力安排及相关预算调整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9月,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收入144.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502.5亿元的28.8%,预计全年减收103.5亿元。加上按现行财政体制,增加返还番禺区、花都区土地出让金32亿元,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支出需调减135.5亿元。2010年广州土地出让金收入为455.6亿元。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告显示,10月, 广州仅成交6宗经营性用地,共计70294平方米,环比9月(57.6689万平方米)减少87%;在出让金方面,政府收回的土地出让金只有14.106亿,环比9月(73.4182亿)大减八成。
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统计表明,10月,全国133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23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7%,同比上涨8%;其中住宅类用地 成交楼面均价为141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4%。前10月,全国133个城市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仅7、8月高于去年同期,整体走势平稳且有下滑趋势。在楼面价下滑的同时,全国133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也持续走低。10月溢价率仅为3%,较上月再减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2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为3%,较上月减少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 34个百分点。前10月,全国133个城市住宅类用地溢价率在一月创下高点后,一直处于平稳下滑走势,且均低于去年同期,并在10月降至今年最低水平。
据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中心统计显示,截止至10月31日,全市前10月共计成交647幅各类土地,出让面积达2303万平米,同比提升37.2%。但其出让金总额仅约993.4亿元,同比下降21.4%。其中成交土地中,约7成地块以底价或略高于底价出让。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今年前10月,北京土地市场成交额827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8.5%。算上本月初的几笔交易,今年的土地交易金额已经超过850亿元。
报告显示,10月广州推出的19宗用地面积总计为41万平方米的地块无人问津,随后不得不推迟到11月,武汉推出的15宗用地面积总计达102万平方米的地块也没有成交记录。更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广州推迟到11月,效果仍不佳。11月1日进行的广州南站拍地,本应为广州下半年的土地盛宴拉开帷幕,但在拍地前三个小时,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临时发出公告,称原定出让的18宗地中,现因故中止出让广州南站BA 0503020、BA 0503022等12宗土地。
谢逸枫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
一,今年土地收入与去年相比较会下降多少?主要是什么原因?你如何看当前的土地市场?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与2010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29397亿元相比较,今年全年土地出让金至少下降30%以上,甚至下降50%。主要原因是今年全国整体土地成交价格大幅度下降和土地溢价空间有限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等银行信贷收紧。另外是保障房大量的推出和开发商融资渠道进一步趋紧,在资金链紧张、高库存、低去化的市场成交下,开发商拿地的谨慎。而目前土地市场供需比例失衡,成交低迷。”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今年是最令人尴尬的土地市场。四季度是土地市场年度供应的高峰期,地方政府为完成年度供应计划,年末供应放量,但连续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让全国土地市场明显降温,包括北京、深圳等在内的一线城市土地成交比较低迷。尽管在全国各地降价潮中,广州依然稳如泰山,但开发商已普遍手紧。
根据目前获得的70家上市房企的第三季度财报,七成房企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超过四成房企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八成以上房企负债同比增加。虽然对一些现金充裕的大型开发商而言应该是拿地或并购的大好时机,但广州南站的挂牌价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与9月相比,广州10月推出的楼面价大幅上涨,涨至6184元/平方米,为今年广州住宅用地推出价格之最,主要原因是本月推出地块多集中在市中心区域;今年以来广州住宅用地均以底价成交,间或出现流拍,从土地市场的惨淡成交可以看出国家对楼市的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
二,目前部分城市的省长进京会见住建部、国土部领导说明什么?代表什么信号?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认为:“省长进京会见住建部、国土部领导,意味着地方政府开始坐不住了,给中央政府部门施件压力,允许地方政府放松或调整目前的政策,缓解调控的压力。也说明地方政府扛不住了,特别是土地财政和保障房建设及楼市萧条的压力。一方面,保障房建设资金严重缺乏,而土地出让困难,地价下降。另外一方面,土地市调控销售成交萎缩,地方政府推地计划很难完成。”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指出:“房地产市场低迷使开发商拿地热情下降,同时拿地资金也并不充裕,土地出让过程中往年开发商激烈竞争的现象今年鲜有出现,造成土地溢价率下降。不仅如此,近期土地流标、底价成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一线城市土地起价高,溢价空间有限,而目前开发商受高库存、融资难的影响,拿地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目前土地市场供需比例失衡,成交低迷,后期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博弈也将愈演愈烈。”
三,今年中国土地市场是否会出现“以量补价”?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目前广州等热点城市住宅用地零成交,地方或以量补价。土地市场寒意渐浓,溢价率创年内新低。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未能上演,与楼市唇齿相依的住宅用地市场也被楼市的低迷走势冲淡,不仅多城市出现零成交,价格更是难看,住宅用地溢价率在10月份降至年内最低水平。
目前开发商受高库存、融资难的影响,拿地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而地方政府也不得不将地块取消挂牌或延迟出让。在土地收入下滑、中央敦促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等压力之下,部分地方政府将加大推地力度,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市场呈“以量补价”态势。
10月份北京、上海等10大重点城市整体均表现不佳。10大城市中,仅6城市有住宅用地成交,成交地块也多为底价成交。6城市中重庆平均溢价率最高,为38.9%,其他城市溢价率均处于低位水平。此外,深圳、厦门、福州、洛阳、吉林等城市则整月无住宅地现身。武汉、成都、西安等地的住宅类地块则纷纷零成交。
四,面对如此严峻的恶劣市场环境,地方政府将如何应对萧条的土地市场?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认为:“目前土地市场遭遇寒冷,主要开发商缺钱和土地调控政策及其他政策调控的影响等地块本身和区域规划定位不明确及配套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在银行收紧贷款和销售成交下降及融资困难等成本过高情况下,开发商拿地不积极。因此,地方政府将采取五方面进行调整,以便有利卖地和提高开发商拿地的热情。土地出让收入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地方政府调整推地策略。但是,地方政府出手挽救土地财政肯定要讲究技巧和合理性,否则会弄巧成拙,被中央批评或叫停。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土地市场的普遍遇冷标志着本轮调整进入关键期。然而严重依赖土地财政的各个地方政府似乎并不甘心坐以待毙。楼市调控进入关键时期的一个标志,就是各地开始陆续放松土地出让,放松地根。这一方面反映了各城市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有积极意义,长期有利于楼市的健康。预计国内城市放松土地出让政策渐成潮流。
地方政府首先可以通过“以量补价”,即通过增加推出地块的数量,确保全年土地出让的收益。特别是增加商业工业用地,以缓解住宅用地供应不足带来的土地收入的 减少。其次是微调土地出让政策,具体措施包括下调出让起始价、放宽付款方式等。同时放宽交款时限。选择调整土地出让政策,除了要保持土地收益的考虑外,还要符合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要求。
三是为开发商拿地放松土地贷款抵押和信贷的条件及延长土地开发年限,解决后期资金开发的顾虑。同时,下降或者放松地块的限制条件,调整建设的高度和容积率及90/70户型比例等土地性质。第四季度土地市场是否有所起色,主要取决 于开发商的资金和信心及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放松程度。但是,从目前中央的态度和调控的实际情况看,今年年底前土地市场的冷清局面或难以逆转。”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11月2日发布报告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133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365宗,成交面积550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40%,同比减少37%;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408宗,成交面积2004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7%,同比减少45%。
另外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至9月全国133个城市共推出5722宗,累计供应量3058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2%。累计成交量25068万平方米,同比减少8%。一线城市中,北京住宅用地累计供应量同比减少2%,上海则减少了16%。前10个月全国133个城市单月住宅类用地成交量仅在1月、5月、6月超过去年同期。”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根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发布的《土地市场月报》显示,北京,10月土地共成交21宗,总成交面积125.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仅1宗,住宅用地成交10.16万平方米,环比9月下降了83.51%。1至10月同比2010年同期,土地面积成交均呈现下降趋势,今年只有6、8、10三个月份同比去年成交有所上涨。”
中国房地产经济研究院院长、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研究所所长谢逸枫表示:“根据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主要城市地价总体水平小幅上涨,同比、环比增幅全面回落。第三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04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1.3%。居住用地地价为451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0.5%,较上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7%,较上一季度下降0.5个百分点。
如果按照楼面价计算,中国指数研究院报告统计表明,10月,全国133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238元/平方米,环比上涨7%,同比上涨8%;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41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5%,同比下降4%。
前10月,全国133个城市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仅7、8月高于去年同期,整体走势平稳且有下滑趋势。在楼面价下滑的同时,全国133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也持续走低。10月溢价率仅为3%,较上月再减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2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类用地平均溢价率为3%,较上月减少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34个百分点。前10月,全国133个城市住宅类用地溢价率在一月创下高点后,一直处于平稳下滑走势,且均低于去年同期,并在10月降至今年最低水平。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近日发布的一份监测报告,土地市场运行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国内经济理性回调、房地产调控继续深化的背景下,土地市场相对降温的态势已基本明朗。预计四季度,随着我国经济自主稳定增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推进,城市地价总体水平将会延续平稳增长。但随着供需双向调控政策全面落实、房地产业资金有序回流、通货膨胀率有效抑制等因素的强化,城市居住地价增速将进一步回调。
谢逸枫
201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