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九条”能否拯救中小企业?


  “国九条”能否拯救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面临缺乏流动资金的困境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凸显出来,温州中小企业陷债务危机,温家宝总理考察温州后指示的在一个月内把局势稳定下来的要求,浙江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温州市组织政府、金融、企业等全力“救市”,浙江省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当前重点要在信贷规模、信贷成本、机构设置、产品开发、考核评价等5个方面落实差异化政策。争取信贷总规模,调整存量结构,明确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禁止不合理贷款利率上浮,禁止变相附加费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各银行加大建立小企业专营机构力度,继续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解决其抵押、担保问题;适当提高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不良率的风险容忍度,切实做到不变相提高利率、不抽贷压贷、不实行存贷挂钩、不附加手续费、不搭售理财产品,目前局势有所好转。

  10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多项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贷款监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用于小型微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国九条”能否拯救中小企业?

  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在《金融时报》上撰文指出,目前,小微企业由于受宏观紧缩信贷政策、成本增幅快、税负重等因素影响,生产经营遭遇了“寒流”。珠江三角洲、江浙等地大批小微企业陷于经营困境。为扭转这种局面,国务院日前出台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措施》,简称“国九条”。“国九条”出台对小微企业无异于一场及时雨,国人对此寄予了厚望,企盼“国九条”能帮小微企业走出困境。从金融角度看,银行执行“国九条”有点勉为其难。其一,存款准备金率被调到历史最高水平,银行信贷扩张受到抑制;存款准备金范围扩大缩小了银行表外业务规模,信贷投放再次受到控制;最近,银监会颁布“理财业务新规”,堵死了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揽储的“闸门”,商业银行已进入经营“严冬期”,下一步揽存将面临更加困难局面,一些中小银行生存竞争压力更大。

  唐双宁在《金融时报》上撰文概括中小银行“‘六难’、‘六瞒’”乱象,即存款难、存贷比难、流动性难、资本补充难、风险管理难、收益提升难,瞒存款大战、瞒理财乱象、瞒信贷腾挪、瞒时点规模、瞒费用激励、瞒真实数据等等,可窥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尴尬现状。而让眼下“资金饥饿”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给小微企业在资金上“输血”,实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为了迎合政策大局,只会出现两种结果:以资金困难为由,拖延信贷投放时间,使小微企业得不到及时信贷支持;以风险防范为由,蜻蜓点水,使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合理的信贷规模。

  从财税角度看,地方政府推行“国九条”有点力不从心。分税制后,税源减少,靠土地财政度日,让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优惠,财力势必雪上加霜。虽然地方政府懂得“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但被捉襟见肘的财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加上10万多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陆续到了偿还期,财力更加拮据,让地方政府减免更多的税收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非常困难。因此,仅让地方政府为小微企业经营不景气现状埋单,在政策执行力度上会大打折扣,财税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小微企业负担也难真正减轻。

  中小企业融资难甚于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时,“国九条”的政策价值在于要求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但能否收到实效,取决于地方政府,取决于金融机构,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的担忧很有道理,希望政策不是作秀,而是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