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创新


  中国创新有四个有意思的特征:现场创新,降低成本,量身定制和快速推出产品。

  西方人常误解中国式创新,存在相互矛盾的认识。实际上中国的“山寨”模糊了创新和盗版的区别。回应西方的指责,中国人半真半假地强调:学生先学会临摹大师的作品,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对某事不是很在行,先从容易之处着手。

  中国人以独特的中国方式创新,在诸如交通运输业,日益挑战传统跨国公司。我研究发现了关于中国创新四个有意思的特征:现场创新,降低成本创新,量身定制的创新和快速的产品创新。

  在现场而非实验室创新

  大族激光的设备定制化,包括个性按键及应用:在皮革、键盘上切割图标或雕刻玻璃,不能内测其产品,而是把技术人员派驻现场几个月,每天记录机器的性能。一旦出现问题,现场技术人员与总部的R&D团队密切合作,寻求解决方案,迅速纠正。这些改进将整合入下一个版本。1996年至1999年间,这家公司完成超过3000项改进。

  现场测试把客户的工厂变成实验室,缩短上市时间,优化现金流。最终发布的新产品,贴合客户的需求,恰如其分。

  创新聚焦成本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MC)1990年代初从德国进口一条生产线,拥有10000台集装箱/年的产能。之后五年内,其技术人员四次重组制造过程,并借鉴汽车工业。到1996年,产量上升二十倍,中集成为全球集装箱产业的领袖,全球每五个新集装箱就有一个是中集制造。又过一年,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设法用廉价钢材替代昂贵的铝。

  同理,太阳能电板生产的固定成本相当高。但我调研的一家中国公司,专注流程创新,降低资本开支。设备供应商通常提供昂贵的“交钥匙”工程。这家公司确定自己无法完成的关键部件,从海外购买,然后简化非关键部件,或自行研制,或与当地供应商合作。最终减少2/3的资本开支。这在中国公司中很普遍。

  因地制宜

  中国手机厂商提供六至八个扬声器的型号,用于播放音频,或在嘈杂的场所通话。不仅价格是传统手机厂商的一半,他们还提供特别功能,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个定制的例子是中国本土家电厂商海尔。当一位四川村民抱怨他的海尔洗衣机总是损坏,维修人员发现水管被泥堵塞。原来许多农村顾客用洗衣机洗土豆花生。而不是衣物。

  海尔的工程师没有警示客户适用范围,而是调整设计,满足他们的需求。自此在四川销售的一款洗衣机标签上写道:“用于洗涤衣物,地瓜和花生。”

  快速产品创新

  最主要的创新是中国公司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手机厂商争先推出“鸟巢”体育场和“水立方”的外观。

  创造未来

  为什么中国企业采取这些非常规的创新方式?势在必行。没有与其竞争的老牌企业的研发预算,他们只能采取扁平和动态策略,也没有值得保护的品牌,不怕客户测试其产品。在中国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但也有不利的一面。随着中国企业的成熟,会开始考虑发展全球品牌。培养像苹果、谷歌一样富有创造力的公司,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相应严格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