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免费午餐”早日惠及更多贫困儿童


期待“免费午餐”早日惠及更多贫困儿童

刘纯银

1031,江西九江市都昌县周溪镇泗山完全小学的69名特困留守学生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吃上了免费午餐,来自当地的爱心义工还给学生送来了餐具、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等。(111《新华每日电讯》)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 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加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原来一些散落到各村落的“麻雀学校”遭到撤并。不可否认,农村“麻雀学校”的合并对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的积极的影响。用一位校长的话来说,这“既解决教师不足问题,也减少了许多开支,还使很多学生开了眼界”。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麻雀学校”的消失,一些边远山区的孩子每天要爬着七八里山路去读书。这不,媒体报道的河南鲁山县观音寺乡桐树庄小学,尽管群山环抱,但自2002年与其他村小学合并后,有7个班级150名学生,来自 21个自然村,其中最远的离校将近5公里。大多数孩子上学都要翻山过河,因该村至今尚未享受到“村村通”政策,崎岖不平的山路让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

其实,在全国类似情况并不鲜见。据调查,合并后不少学生一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有的学生虽然只有七八岁,中午放学必须急匆匆回家吃饭,然后马不停蹄返回学校。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离家太远,中午只能吃从家带来的干馍、红薯、土豆或玉米,甚至没有东西吃,饿到下午四点放学。这也可以从国内一项针对农村贫困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看出,农村学生的营养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营养摄入严重不足,维生素C摄入量几乎为零,生长迟缓率近12%72%被调查的贫困学生上课常有饥饿感。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尽管每天都会在新闻上看到凭困地区的现状,但是对于孩子连饭都吃不饱的状况,我实在无法想象。

值得高兴的是,在一个活动上,《凤凰周刊》记者邓飞从一名支教女老师那里得知,现在的偏远山区学校还有很多孩子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午饭吃。支教女老师每天中午吃饭必须要躲到房间里,因为“怕看到孩子们饥饿的眼神”而又无能为力。三十年前乡村孩子上学没饭吃,三十年后这种状况依旧,此情此景让邓飞震撼。今年42日,由邓飞等五百多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的公募计划,启动了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的计划。据了解,从项目启动的短短几个月,基金会便筹集到1600多万元善款,为77所学校1万多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更让人高兴的是,10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中央还将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届时将有680个县市的2600万在校生受益。

虽然我国已经进入总体小康阶段,但在中西部一些贫困地方仍有很多人挣扎在温饱线上。“十二五”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和重点就是民生,民生的关键又是弱势和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贫困学生作为困难群体的一个特殊群体应该得到长期的救助和扶助。从国家领导人到地方负责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大家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很深的认识,关键是如何实施?正如媒体报道所说:免费午餐计划,始于热心的民间慈善人士。而政府的及时接力,既是众望所归,也是本届政府承诺将财政性教育投入提高到占GDP4%的具体落实步骤。贫困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关系“祖国未来”的大问题,真心期待有更多的贫困儿童享受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