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记者一个人战斗


  2009年8月,福建龙岩市电视台记者邓村尧以个人名义向当地纪检委举报龙门卫生院院长郑剑辉贪污乡村医生津贴等问题。此后,邓村尧和家人多次遭遇“无妄之灾”。2010年10月18日,邓村尧去单位加班时被不明人员砍断腿骨致残,邓村尧推测称或与其调查举报郑剑辉有关。(《中国青年报》11月8日报道)

  昨日是第十二个记者节,看着这则并不算是新闻的新闻,在恭祝记者节快乐的同时,又不免感到由衷的心酸。邓村尧因新闻监督发现问题,而向纪检委举报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这显然是职业操守与正义良知的体现。然而他却因此遭到报复致残,而更令人心寒的是,因查无实据,真正的元凶至今逍遥法外。

  邓村尧的遭遇并非个例,前不久,洛阳电视台记者李翔被害,也疑似牵连于地沟油的调查,遗憾的是也因查无实据,最终定性为抢劫案而了结。此外,记者在深陷“被害门”的同时,还有频频发生的“跨省通缉门”、“防盗门”等等。

  因媒体而具有的话语权,对阴暗的真实披露,对丑恶的无情鞭挞,记者的报道往往如利剑一般,总会伤及那些既得者的利益。这些害怕曝光真相者,自然视记者如洪水如猛兽,欲堵之而后快,甚至欲除之而后安。

  与记者“纤笔一支似毛瑟”的威力相比,背后却是履职脆弱的生态,有监督权无强力保障的尴尬,“防火、防盗、防记者”最不受欢迎的孤立,独立工作只身深入的无援。可以说,只要有阴暗、有丑恶存在,危险之于记者,总会如影随形,记者着实是一份高风险的职业。

  社会需要公平正义,更需要张扬公平正义的声音,很难想象因权益受损而致使正义寂静,这个社会将是如何的阴暗与无助。保护好公平正义的声音,维护好记者的合法权益,为媒体和记者创造宽松、公正的从业环境,是全社会要引起重视和共同努力尽好的义务。

  一方面,要制定出相关的保护条例,对于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作出完整、系统的规定,用法规堵死“防盗门”、“通缉门”,为记者定制一张“护身符”。另一方面,要发挥媒体联盟和记者协会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团体力量,并设立专门的维权机构,及时处置维权事宜,为记者栽下一棵“阴凉树”。

  此外,还要健全保障机制,建立人身伤害投保制度,设立专门的保障基金,强化安全技术防范,解决好从业的后顾之忧,为记者送上一份“保险单”。总之,要多途并举保障记者合法权益,形成强大的从业环境支撑,不要让记者在为民意而鼓而呼的过程中总是一个人战斗。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木须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