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你的数字遗产?


  当虚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除了银行存款,你越来越多地拥有一样新的财产:个人数据。与你其他财产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一样,你不得不为这些数据——比如社交网络的账户密码——做长久的规划。英国最新一项研究显示,每10个英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声称会将自己的Facebook密码写进遗嘱里,这样家人和朋友就可以在自己去世之后继续保存这些个人数据了。

  根据英国《每日电讯》(The Telegraph)报道,这项研究由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以云计算公司存储空间(Rackspace)的名义进行。研究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英国人拥有价值好几百英镑的音乐、电影存储在网上,他们希望把这些转交给自己的亲人。他们也将把Facebook账户密码这样的网站登录凭证转交给亲人,以防自己的个人数据受到侵犯。

  国外知名科技网站Businessinsider的作者诺亚·戴维斯(Noah Davis)认为,这种趋势渐成气候的原因还在于,全世界的人都慢慢明白Facebook已经成为恶意攻击和垃圾信息的重灾区。事实上,一些不再有人管理的Facebook账户的确曾经被“劫持”过。而现在很多网站都被设计成用户很难取得自己已经过世的亲友的密码。如果用户可以接受数字遗产的话,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一位律师马修·斯瑞恩(Matthew Strain)对英国天空新闻(Sky News)介绍说:“由于越来越多的照片、书籍、音乐等存储在网络中,当人们去世后这些东西怎么处理就得越来重要了。我们已经开始建议客户考虑数字遗产的问题了。”

  事实上,关于个人数据的安全问题,欧盟考虑得要更早、更严密一些。欧盟法律专员(EU justice commissioner)维维安·雷丁(Viviane Reding)提出了互联网的“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她认为人们应当有权撤回互联网公司对自己个人数据的处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