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的“龙凤面”


 永济的“龙凤面”

 

永济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端,濒临黄河,处于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永济人杰地灵,历代英杰,声名远扬,名胜古迹,遍布全境。唐代诗人王之涣“欲穷千里目”而登临的鹳雀楼,巍然屹立于黄河边;元代剧作家王实甫《西厢记》讲述的崔莺莺与张生的动人爱情,以及那位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小红娘的故事,就发生在永济市内的普救寺。这座千年古刹,现已成了情动天下的爱情圣地。相近青霄的琉璃殿,直侵云汉的舍利塔,以及莺莺待月的西厢地,张生攀援的白粉墙,都再现传承了千百年的情爱场景,“透纱窗”似闻“麝兰香散”,“启朱扉”如听“摇响双环”。最堪称奇的是寺内飞檐翘角莺莺塔,不仅形态古朴,蔚为壮观,而且结构奇特,回音传远。

永济不仅有情爱圣寺,而且还有情爱美食。这就是永济的“龙凤面”。

永济人家在女儿订亲、出聘的喜庆日子,素有盛邀亲朋来吃“龙凤面”的习俗,以示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我到永济出差,有幸在同事家中目睹和品尝了这奇妙绝伦的情爱美食。

永济“龙凤面”做工精绝奇特。白瓷汤碗里盛的是双色细面条,洁白的晶莹剔透,粉绿的翠如玉缕,上面点缀着鲜艳的西红柿片、黄瓜片和香菜末,飘香的汤中浮着两只宛如纽扣大的荷包蛋,分明见有鸡肉丝和鱼肉条。喝一口汤,汤鲜味美,双颊留香;尝一绺面,面滑筋道,麦香爽口。原来,永济盛产优质小麦,当地人用最好的麦子磨成最精细的面粉,用来做龙凤面的面剂儿。两块面剂儿,一块用清水和,一块加菠菜汁。奇特的是两块面剂儿一起擀,擀出来厚薄均匀,切出来粗细一样,可见功夫了得。还有,那水荷包蛋竟然是鹌鹑蛋做的,设计可谓精妙。

永济“龙凤面”好吃好看,而且寓意深刻。其由来即包涵着深情爱意。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晋陕一带大旱,饥民流离失所。明熹宗朱由校微服出访,路过山西永济县境内的西峨嵋岭,夜宿牛家小村。村姑翠翠见来人眉清目秀,器宇轩昂,顿生爱意,精心制作了两碗“翠翠面”,敬献到明熹宗面前。皇帝龙颜大悦,吃后大加赞赏。明熹宗回京后,朝思暮想,遂命人专程去接村姑进京,册封为贵妃娘娘,并封永济“翠翠面”为“龙凤面”,成了宫中的御膳佳肴。

永济“龙凤面”食用时有“三忌”,颇有风趣。一是忌放醋。山西人吃饭离不开醋,惟此例外。这是因为吃“龙凤面”旨在祝愿男女恩爱幸福,忠诚相伴,不生醋意。二是忌放姜。意思是祝愿新婚夫妻百年好合,永不闹僵。三是忌放蒜。寓意新人永远相爱,坦诚相待,彼此间不得相互谋算。

各地发展旅游事业,都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永济拥有普救寺这座举世无双的爱情圣殿,拥有传世文学巨著《西厢记》,以及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版本、脍炙人口的《红娘》,还有美妙绝伦、寓意深刻的“龙凤面”……永济真应该把独具特色的“爱情旅游”做活、做大、做强。据说,每年的九、十月份普救寺将举办“世界情侣月”活动,这很好,是个良好开端。活动的名称可以推敲,“情侣”或“情人”含义都有些暧昧,不如开宗明义叫“中国爱情节”。初恋的情侣来到“圣殿”可升华爱情,新婚夫妇可让“莺莺塔”见证爱情,中老年人游历“普救寺”可回味爱情……还可在“爱情圣寺”举办别开生面的婚礼。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是人世间都美好的事情,永济市旅游部门完全可以做一篇大文章。要靠旅游的发展把“龙凤面”做成永济市的“城市餐饮名片”。

“龙凤面”似也有可以改进之处。双色面可否做成四色面,一碗“龙面”,用蛋黄和番茄汁和面,呈黄红相间;一碗“凤面”,用蛋清和菠菜汁和面,呈白绿相间。盛面的器皿也可以做成精致的“龙碗”和“凤碗”……甚至可以允许客人用餐后,将“龙碗”和“凤碗”带走,永做爱情的见证,以及旅游永济的纪念。

事在人为。餐饮和其他事情一样,也是贵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