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月,钢铁投资中,非国有钢企的投资额是国有钢企投资额的2.1倍,比去年同期1.5倍还高,而且非国有钢企投资资金中2/3来自银行。其中国企投资额是1152.6亿元,同比微降0.38%。国企投资额中自有资金为594.2亿元,占到国有企业总投资的51.6%。而非国企投资额为235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4%。非国企投资额当中自有资金为787.5亿元,占其投资比重的33.4%,超过1500多亿的非国企投资是借银行的钱。
据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更多生产板材的一些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相比,主要生产长材的民营钢铁企业利润空间要相对大一些,这些企业的生产规模往往不大,而只有扩建生产线,才可能进一步降低成本,赚到更多的钱。
此外,与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受困于国家原则上不核准新的钢铁项目相比,居于地方的小钢铁企业更容易私上新项目,由于钢铁生产也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重新布局产业或成有效解决之道
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张德琛日前表示,国内钢铁布局调整进展缓慢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比如环渤海地区产能已经过剩,大量钢材要从北方南运,所以我们制定的"十二五"钢铁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对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扩张进行抑制,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推进福建宁德钢铁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北钢南运"的问题。’
对于产业布局的问题,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张德琛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会优化产业布局: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建设新的钢铁基地。其中,环渤海地区产能50%要靠外运,而这些地方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大、进口铁矿石运距又远,加大了运输紧张的程度。
为了遏制产能过剩地区的盲目投资,我国会推进东南沿海钢铁基地的建设,张德琛表示,现在很多产能过剩地区的扩张产能都是冲着南方。东南沿海基地的建设如果在十二五时期能够搞好,整个钢铁布局就可以基本完成。
综合来看,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将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压力的事实已毋庸置疑,如果政府能加大调控力度,重新规划产业布局,或能将这种压力降低,让国内钢铁业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