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总结“城市精神”成了很多城市颇为时髦的事儿,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这种活动有加速度的趋势。前日短信收到了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天津移动联合发起“天津精神表述语”共六条,让大家选择。这六条是:
1. 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
2. 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
3. 崇德、务实、创新、包容
4. 立信立德、求真求实、开明开放、自信自强
5. 笃实、创新、和谐、卓越
6. 崇德尚义、务实创新、敢为人先、和谐包容
按说,作为研究文化的人,看到这些应该高兴的,但是,接连看了好几个城市的精神,我却没有高兴起来,原因有二:其一,大部分城市的“精神”严重雷同,没有特色;其二,说的全是“高大全”式的内容,一点儿没有生活气息——看了这些东西,让人有一种共产主义立马就实现了的冲动。
说到城市的精神,也想到了企业精神。其实,好多企业精神所表述的,和这些“城市精神”有类似之处。研究和总结这些问题,似乎回避不了如下问题:
第一,总结这些精神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鼓劲啊、壮志啊、奋斗啊之类的需要,或者向外人展示我们是多么多么好。
第二,因为要发挥上述的功能,所以,城市精神包括企业精神就只能是正向的和积极的,一定不能是负面的,连不正不负(持中)的也不能有。
第三,为了达到正面的效果,这些精神一定不能仅仅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累积出来的,因为累积出来的东西有好有不好,有积极向上的,也有不积极也不消极的。因此,为了“显示”一个城市和企业的强大精神,一般会取过去的优点,同时,一定会加上未来要培育和强化的优点。
第四,在这样的既必须正面和积极的,又必须不仅仅是过去的和现在的情况下,城市精神和企业精神逐步“走向神坛”就有了可能。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企业精神和城市精神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故意崇高,过于悲壮,有点儿炫耀,有点儿吓人。
第五,在做企业文化理念设计时,我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所有的文化理念都需要和管理的现实相结合,企业精神或者城市精神精神设理应如此。
第六,所以,这些精神不应该仅仅是给别人看的,更应该是自己去做的。而大家之所以感觉这些东西比较“虚乎”,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在说,没有在做。如果你真正能够在制度上、实践中做到“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或者仅仅做到其中的一方面,群众只会举手赞同,而不会是目前的态度了。
第七,所以,城市也好,企业也好,文化都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提炼”出来的。如果仅仅经过这样的一个“提炼”就出了好的文化,那文化也太贱了!
城市精神和企业精神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