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从南京押送北京由北京解回南京途中写作的诗歌


黄淮从南京押送北京由北京解回南京途中写作的诗歌
 
明朝黄淮 (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人(今温州鹿城区人)。他因被谮,狱十年(14141424),其中永乐十二年由南京押送至北京下诏狱;永乐十四年自诉还南京;永乐十九年,遇赦未被释。黄淮在押送途中写作诗歌有以下十八首多。
 
一、永乐十二年甲午(1414)黄淮四十八岁
春季,成祖北征,奉敕辅皇太子监国,留守事宜循永乐八年之制。赋《题百鸟图》。仲夏,撰《送梁本之赴纳溪教谕诗序》。七月二十八日,成祖驻跸沙河,皇太子遣兵部尚书金忠、杨义进迎銮表。九月一日,因被谮,与蹇义、杨士奇、金问同时解职,初二押送北京。闰九月初四日,以太子遣使后期,书奏失词,于北京下诏狱。初六日,杨士奇、金问至北京;以金问辞连,杨溥、芮善相继下狱。
永乐十二年九月初一日,黄淮与蹇义、杨士奇、金正被解职。先后从南京启程,自运河乘船上北京。初八“晚得报宗豫(即黄淮)在对岸,有管送者不得相即相望,怅然。夜宿桃源。”杨士奇有诗云:
 
《舟泊桃源作》摘自杨士奇《北京纪行录》
 
隔水不得语,中肠千万回。知公望我至,如我望公来。
 
黄淮赋《追和东里诗韵三绝》则是一年后于狱中所作。
《追和东里诗韵三绝》 黄淮
 
与子别来久,相思日几回。有时成邂逅,多是梦中来。
去岁当秋别,今年秋未回。逢秋能几度,白发鬓边来。
日晏出西掖,鸣珂每独回。感怀如有作,应寄塞鸿来。
 
永乐十二年(1414)九、十月,根据杨士奇所著录《北京纪行录》(《东里续集》卷四十八见载于《四库全书》1239316319页)的内容,(本段据黄永陵先生摘录)摘录其中九月沿运河北上途中与黄淮相关记载如下:
(公元1414年,以下日期均为农历时间)
八月三十日晚,百户鹿荣齎敕至。(先是成祖朱棣(七月廿八日)驻跸北京行在沙河,鹿荣奉命到达南京宣“解职”敕令。)
 九月初一日,尚书蹇(义)公、右(春)坊黄(淮)学士宗豫、司经金正字公素及余皆解职。
 初二日,鹿百户、宗豫北行。
 初八日,晴,午后至桃源县……晚得宗豫报在对岸,有管送者,不得相即,相望怅然。吟《舟泊桃源作》隔水不得语,中肠千万回。知公望我至,如我望公来。
初十日,遇风。"九月十一日早微雨,午过新安驿未十里大风雨不可行遂止’的记载•••”
十四日,晴,……午后沙河驿,闻宗豫是日早先过。
廿五日,晴,早至直沽买鲜鱼,商百户馈大蟹八十枚。食後,会宗豫煮鱼蟹共酌。遂与宗豫、公素步至引儿湾会刘泰员外,柯景林主事邀余三人登舟煮茶食蟹。余与宗豫双陆,公素赋诗。夜至杨村驿。(双陆,一种游戏名称。)
廿六日,晴,早与宗豫、刘、柯别……。
 
双陆棋是两位玩家玩的游戏,该游戏使用一个棋盘,所用的棋子被称为宝石。每个玩家有 15 颗同种颜色的宝石,它们沿着棋盘上的 24 个棋格放置。棋格都有连续的编号。棋盘由位于其中心的横木分成两半。在棋盘右侧,您可以看到点数计算。这是将您的宝石移进自己的领地并将它们收藏起来所需要走的棋格总数。游戏开始时,每位玩家的点数计算都显示为 167 个棋格。点数计算显示每位玩家变化的点数计算。
 在棋盘右侧还能看见收藏区域。它就在您的玩家颜色上部。
 
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50公里处吕梁山下,(今坷拉山,海拔146米),因处在古吕城南,且水中有石梁,故而称吕梁洪。吕梁洪十一处遐迩闻名的历史古迹。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云:“泗水至吕县,积石为梁,故号吕梁。”位置即在今铜山县伊庄镇吕梁村凤冠山,山下即吕梁洪。根据杨士奇所著录《北京纪行录》载:九月初十日,遇风。故黄淮写的《吕梁洪遇风》应该是当时在徐州吕梁洪遇风所作诗。
 
《吕梁洪》黄淮
    
崭崭乱石矗戈矛,狭束狂澜撼地浮。疏凿尚存神禹迹,万年不共水东流。
该诗《黄淮文集》已录
 
《吕梁洪遇风》黄淮
   
客程过吕梁,大风折桅子。洪涛冲舟横,一命轻如纸。
牵攀泊崖下,相顾战而泚。人生百年间,出处不相似。
老樗卧空山,流槎行万里。劳逸何不同,分固当如此。
展席坐篷牕,须臾风亦止。
该诗《黄淮文集》未收。不知何故,黄淮在自己的《省愆集》中阙佚该首五言诗,可能是其诗意“政治敏感性”,故黄淮未将此诗收入文集。
 
《早过直沽》黄淮
 
孤城近海曉光遲,遥認歸程望不迷。潮水分流船上下,人家相對岸東西。市聲喧雜商人集,野色荒凉鴈影低。猶記前年留飲處,菊花插徧賦新題。 
 
二、永乐十四年丙申(1416)黄淮五十岁南还。这次南还,很可能是成祖把黄淮押带上一同南下南京的。
秋季,黄淮被解回南京。在《省愆集》中有《自诉还南京赋》、《丙申南还舟出通州》、《丙申秋系回南京经歌风台》、《舟次济宁柳色未改澹斋有诗因次其韵》、《和韵》、《渡淮》、《回南京经古城》、《和友人韵》等诗作。还南京给黄淮带来了惊喜,但是复押往北京拘禁后,又渐入困境。
 
《自訟還南京賦》  黄淮

歸來猶未脫南冠,羞見蕭蕭鬂影斑。今是昨非須改轍,跋前〈士冖田疋,上中中下〉後敢辭艱。鄉書難向愁邊寫,親舎時從夢裏還。仰荷聖明同日月,愚衷應在照臨間。  

《丙申南還舟發通州》 黄淮

官舸乗風五兩輕,寒流拍岸浪花生。張家灣上頻回首,記取南還第一程。  
《丙申秋繋囘南京經歌風臺》  黄淮

姬籙既云訖,嬴秦瀆天經。漢高按劔起,赫然振王靈。斬蛇泣神嫗,
踣項潰楚兵。櫜弓事綿蕝,六合清以寧。揚鑾過鄉邑,宴會羅簪纓。
酒酣歌大風,氣與山嶽并。治安不忘危,卓哉萬古程。嗟哉季葉衰,
蕭墻禍先嬰。雜伯有遺憾,王道何由明。高臺臨野水,日夕悲風生。
斷礎翳榛莽,荒碑半摧傾。舟行不可即,悵望心怦怦。

《臨清道中》  黄淮

野水縈紆野岸廻,半川晴雪荻花開。舟人指點疎林外,茅屋人家有舊醅。
   
《舟次濟寧柳色未改澹齋有詩因次其韻》  黄淮

濟寧南下接通津,楊柳冬來色尚新。自是聖恩深雨露,坐令枯朽總回春。
 
《和友人韻》  黄淮

廿載論交道義同,豈期憂患復相逢。笑談殊覺情偏洽,賡和何慙句未工。已共丹心明皎日,從教白髪老秋風。陽春定擬蒙恩澤,簮紱相從拜九重。 
 
《和韻》(曽同往南京復回)  黄淮

憶昔曽同侍從班,豈知今日共艱難。舟車逺道風霜早,燈火虚牕夜雨寒。夢寐惟應懷魏闕,文章未必悞儒冠。於今公論明如日,心地無憂體自安。
  
《渡淮》 黄淮

客裏情懷易感,途中况味偏諳。纔過淮流數里,人家漸似江南。 
《回南京經古城》  黄淮

祠廟臨江渚,人家離棗林。霜輕冬尚暖,水闊晝多陰。
客路驚衰鬂,歸舟愜素心。從今各努力,莫使别愁侵。  
 
三、永乐十九年(1421),成祖以迁都北京大赦天下。黄淮当在此例,但最后未被赦,其诗有题《辛丑遇赦未释》、《辛丑九日》、《用韵遣怀二首》、《壬寅初春》。
 
《辛丑遇赦後未釋》 黄淮
 
雨露覃恩煥鳳綸,豈知屈蠖未全伸。愁來羞看牆東柳,一度春風一度新。
《辛丑九日》  黄淮
幾年重九愁中過,不似今年思轉愁。南浦雲迷鴻鴈字,故園霜冷菊花秋。綸音已喜覃恩澤,涸鮒誰憐久滯留。破帽不禁風色緊,却嫌蓬鬂日颼颼。  
 
《壬寅初春》  黄淮

十年蹤迹困沈痾,老至其如歲月何。風軟應知花有信,雨晴遥覺水増波。空憐杜老狂猶在,却笑南榮慮尚多。他日得歸尋舊業,半江春水一漁蓑。
 
《用韻遣懷二首》 黄淮

黒髪辭家已白頭,江湖渉歴喜兼憂。子牟眷魏心何切,賈誼浮湘迹尚留。韞玉底須求價售,操舟寧肯逐波流。髙吟且復開懷抱,壯志凌雲老未休。  
中流失楫懼淪鋪,始信千金購一壺。已厭風霜摧羽翮,何由芒刺脫肌膚。此心自許明如日,輿論誰言黒匪烏。但使操持終不易,聖情垂眷未應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