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分配的焦虑


水资源分配的焦虑

在南非德班市、100多个国家外交官投入最后一周日趋棘手的气候变化谈判中,世界未日的警钟再次响彻大地。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昨日作出与中方上周言论明显不同的表态,称北京方面准备接受覆盖所有国家的某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尽管解振华表示,他提出的这些条件并不新,但面对全球最大碳排放国公开谈论一个明显放软的立场,各国谈判代表针对中国此举究竟意味着什么展开了辩论。在发达国家中最积极推动达成新的全球协定的欧盟,抓住解振华的言论,称这些言论说明有可能取得强有力的结果。更耐人寻味的是,在开幕式全体会议上,一名中国官员代表“基础四国”(Basic countries,即南非、印度、巴西和中国)发言,大出人意。

由外交官讨论气候问题本身就是一场政治做秀。面临明年总统大选的美国对此几乎没有兴趣。“我还不知道他究竟说了什么,”美国代表团团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表示。“明天我将与他会谈,然后我会告诉你。”

实际上,全球政坛的焦点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中东非洲的战火和太平洋南海上军演的碳排量有谁去约朿?战争的污染都是由发达和不发达国家制造的,中国和巴西代表新兴国家呼吁减排,再次强调对战争应该加强国际法律约朿力。至于经济上的宏观调控,新兴国家不是不肯减排而是科技能力不足。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把太阳能设备的价格减少了一半,甚至使美国太阳能生产厂宣告破产。巴西对绿色燃料生产的投入几乎倾其国力,这些减排成绩有目共睹,发达国家不应再在文字上“欺负”新兴国家,对新兴国家的崛起吹毛求疵。

实际上,气候变暖背后最大的隐忧不是碳排放量,因为气候异常的主因并没有共识。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之中。碳排放量的议题是美国副总统高爾在2006年發表「不願面對的真相」之后引发的。政治做秀因素多于科学成分。美国科技界和政界井不以为然,反而被发达国家用来挤压新兴国家的崛起和抬高科技技术的价格。中国和巴西用廉价劳动力和水资源优势让发达国家“吃不了兜着走”,反而破产失业。这说明,减排一事并不是非由政治解决的事,科技与人类生产的规模尚未匹配,核能运用尚未成熟,大量耗费绿色能源,减了碳排放,却同时减少了淡水资源。真正威胁人类生活质量的是淡水的缺失。

沙漠化和沙尘暴是旱灾造成的。中国云南因缺水而限量生活用水,广东洁净淡水缺乏已危及生命安全,北京地下水干枯已使京都议迁成为举世瞩目。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当务之急不是缺氧气,而是水资源危机迫在眉睫。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 国家统计局2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受气候影响贵州和重庆等个别地区全年粮食总产量减产,但影响有限。这个数字对水电部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耗水超过了规划。寅吃卯水,使中国沙漠化更为严重。

中国必须代表缺水国发起召开国际水资源分配的政治研讨会,以避免因水资源争夺而爆发战争。

宏观经济调控上,中国首先要减少用水多的稻米生产,改国产稻米为进口稻米,改大米主食为土豆和面粉主食。改农业为基础为工业为基础,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向第三产业转型。把绿色能源的产能过剩自我配套完善向农村和社区普及。也就是说,必须将风能太阳能这项新兴产业以及农业部合并到水电部共同经营。再也不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互相争市场而“煤价高涨,蓄电板积压”。立法规定电厂在全国居民区中安装太阳能或风能,先小区后大网的普及开去。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办成大事。民用水和电的系统,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合算不成功不高兴的事。只有用国家力量才能实现节能。并能安置大量的维修监控的工作职位。这类技工,职校二年内就可以培训出几百万。

笔者不认为太阳能风能设备向国外投资销售可以获利。因为这项产品与原电力公司有冲突。国外大多数的电厂已经私有化。政府的干预权力很小。新投资必须经由政府重新签订合同才有效益。而政府的预算开支往往顾此失彼。

我在水资源丰富的南美,经常碰到垂失丧气的中国水电部的官员心急火燎地向洋人塞风能太阳能产品。在恳谈会上我问中国官员:“中国尚且不能普及太阳能风能民用,何况私有制的西方?”他们无言以对,只是焦虑。

我说:“若是我做。就去古巴和北韩这类社会主义国家,把他们的电厂用援助分成的办法包下来,将风能太阳装进电网和住宅,并培训维修站的工人。然后向其政党收钱。并大力宣传太阳的好处。当然,此法更适用于中国。在中国都做不通,就向外跑,这不是商道。”

我始终认为与其投资南美矿业不如投资南美农业获利保本见效。民以食为天,中国最缺的是粮食和淡水。而南美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淡水和荒无人烟的土地。如果把中国粮产压到2000万吨,将3000万吨投资在南美生产,中国在水资源保护上和绿化保持上将会产生一个大变化。风景如画的广西桂林山水枯败于“农业学大寨”的争水分水上就是教训。如果不修水利分渠灌水田,漓江不会见底干枯。

至于以人为敌的阶级斗争论认为“农业为基础”才是治国之本,已成愚人节的笑话。沙漠阿拉伯未产石油之前也未见饿死人!反而闭关自守的中国,60年饿死了农民。那时的水多丰富啊!

全球化不因政治而断粮。只因运输工具才缺粮。人不死粮不断,市场是客观存在。希特勒打欧战靠的就是南美粮食。

阿根廷今年产粮8000万吨。计划未来四年将粮产量提高到16亿吨。阿根廷有水有地缺人缺资本,这才是中国投资的治国大业。阿根廷与智利计划凿通安第斯山,修筑铁路贯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陆地通道,就是为了向亚洲供货。其中主要是运水的附加值产品。

从全球化看中国,独立王国不可能生存于世了。明太祖的禁海令今安在?换了人间!把钱投在水资源上吧,为了子孙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