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空挂的不是户口,是飘忽不定的无奈


哥空挂的不是户口,是飘忽不定的无奈
 
近些年,一些高校毕业生将户口、档案等托管在高校或人才服务机构。有的超期空挂,给本人户档迁移、婚育、购房等带来不便,也给高校等机构带来管理难题。一位长期在武汉地区高校工作的人士估计:目前,在武汉地区高校或人才服务机构超期空挂户口、档案的大学毕业生累计超过10万。这种现象并非武汉所独有,在全国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9日武汉晚报)
 
仅仅一个武汉市,空挂户口、档案的大学毕业生就10万,全国各地加起来将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数字。如此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何以不让这些重要的身份资料如影随形,兀自“云游”四方?显然,不是他们不愿意带着户口、身份在某地踏实工作、生活、扎根,而是太多的无奈令他们无从做出完美的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诸如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矛盾,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可以说由来已久,一些地方也在着手研究破冰对策,但因为尚未形成实质性的制度突破,自由迁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难以真正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因为附着了种种资源和福利,户籍仍然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门槛,你可以在某个城市找到工作,但要想名正言顺地获得当地的户口却比登天还难,这显然是滋生庞大空挂“黑户”群体最重要的制度性因素。
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因为用人需求、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就业难仍然是一个困扰社会的重要课题,虽然有关方面的统计数字比较乐观,现实情形也的确有所改观,可未就业或者未稳定就业群体依旧具有相当的规模,工作不稳,生活无着,户口、档案不空挂还能怎么办?总不能随身掖在口袋里吧?不然,谁愿意让户口、档案成为婚育、购房等生活的羁绊而无动于衷?无疑,造成这一尴尬现象的社会因素不容忽视,需要有关各方在促进就业方面继续给力。
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及时将户档迁至,无疑可以解除后顾之忧,但大家都清楚,如今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是何等的繁琐,有时往往得奔走多个回合,尤其是对于那些路途遥远者,则不但要牵扯很多精力,还得付出不小的开支,因而,有一部分人也就懒得迁移,不到迫不得已,就让其继续空挂在高校或者原来的人才服务机构。如果相关部门及时掌握人才流动信息,主动帮助协调、办理,这一矛盾不就自然解决了?这一矛盾大面积存在同时也拷问着公共职能部门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效率。
高校毕业生空挂“黑户”多,是社会转型期的一道特殊风景,也容易引发种种新的矛盾,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协作,从制度、法规的修订、完善,到服务、工作的细致、到位,与时俱进,作出积极的努力,而不能把诘问的目光只投向那些“黑户”。套用一句流行语,那就是:我空挂的不是户口,是飘忽不定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