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


    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思考方式,并不一定随着资讯的多元化而呈现立体性。相反,由于对信息选择成本的加大,人们倒越来越愿意“从众”——以此来证明:我并没有被潮流“甩出界外”。所以,有时候,片面的信息更容易被人无限放大。

    虎年走了,“虎妈”来了。其实,在英语中,“虎妈(Tiger Moms)”即“严母”——耶鲁大学的教授、华裔母亲蔡美儿,因为她对孩子近乎“严苛”、但又不无成效的教育方式,不仅令她的回忆录《严母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近期大售,其事迹还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值得注意的是,1月21日出刊的这期《时代》的封面文字,原本是“严母真相”(The truth about Tiger Moms),我不清楚,为什么到了中国媒体的笔下,竟被翻译成了“为严教正名”?就此事在美国育儿方面所引发的激烈争论,杂志的评论文章,亦以美国媒体人特有的“冷眼”原则提出疑问:“严格管教才是出路吗?”(Tiger Mom:Is Tough Parenting Really the Answer?)但我在中文报道中,却只看到大家对“中式教育成功”的欢呼雀跃——“蔡美儿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教育是一门学问,不可能只在“宽松”与“严苛”这两个词之间,做唯一的排他性选择。即便是最传统的中式教育,也乐于主张“严父慈母”和“恩威并施”的衡平之术,但是近代以降,东西方的文化思想差异,被全球政治、经济的博弈逐渐升格为种族之争、意识形态之争、政治体制之争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几乎便成为人们的一种思维定势,而在教育方面,“解放”与“约束”仿佛此亦势不两立,特别是,当尊重自由、个性和鼓励求异、发散思维的现代教育模式,为美国的崛起打下坚实基础的时候,中国的“填鸭式教育”自然会成为人们最猛烈抨击的对象,而传统的“严教思维”也一并被冲击得体无完肤。

    “你怎么教育你的孩子?你希望孩子日后能从事什么工作?”在国内采访中,我经常问对方这样一个“大路货”问题,而多数情况下,回答几乎也是“大路货”:“我觉得做父母不应该多干预孩子的喜好,他(她)怎么发展,当然要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她)快乐就好。”

    我不能说,这样的答案属于“不对”;我甚至还非常欣赏能秉持如此宽容心态的父母;但是,任何人都清楚,面对激烈的竞争,成功是必须付出代价的;而学习本身,即是物种摆脱某些不利于生存的自然属性、而进入更高一级社会属性的历练过程,任何良好的习惯养成,莫不靠坚持,既然是坚持,就难免有与快乐相抵牾之处,所以“快乐就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而教育者的任务即在于,一方面,要能够善于将“坚持之苦”转化为“学习之乐”,另一方面,是要以契约化和制度化的手段,帮助学习者克服惰性、日臻精进。我们当前的诸多教育弊端,其实是更多强调了后者,而忽略了前者,但这并非放弃后者的理由。

    其实,“虎妈”蔡美儿也并非是人们眼中的“魔鬼训练师”。她本人也承认,对于性格更为温顺的大女儿,她的教育方法,就远没有对待小女儿那般严厉。其丈夫对她的反对,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小女儿的心理缓冲带,整个家庭气氛,还是具有一定弹性的。

    爱因斯坦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他后来回忆说,他也曾对小提琴训练的单调厌倦过,但是她的姑母一直督促他学习(犹太教家庭的管教是很严格的),这也是导致他从未间断练琴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钱学森的钢琴弹得很好,据说当年,钱学森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转入的加州理工学院,也有一个挑选学生的潜在标准:更喜欢有音乐特长的人。该学院的教育者认为:掌握一门音乐技能的人,除了艺术造诣之外,还具有持续学习和训练、与团队协作和分享的精神,这在科学研究领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人格潜质。

    所以,美国“虎妈”的严教法则,根本无须正名——它本身就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再严格的训练,也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必先建立在教育者和被教育的契约精神、自律与他律的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蔡美儿肯定是熟悉美国法律的,她也不可能越雷池一步。只不过,她的教育与美国大众所习惯的“宽纵”相距甚远,难免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这也是对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婴儿潮”所带来的人口红利、社会长期上升势头所导致“唯我独尊”式的透支与懒散的一种反动,其实,这种反动在2009年“金融海啸”的时候,美国人恐怕就已经悲哀地意识到了!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使得美国人不得不重视另一种文明的特质:严格、忍耐、持久的东亚式教育。蔡美儿横空出世,正好填补了现实例证的空缺——这与前几年,我们中国所出现的类似《学习的革命》之类的书籍、企图颠覆中式教育的尝试,异曲同工!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真正“学习的革命”并没有如期到来,体制的弊端,导致我们一方面没有盼来宽松的、鼓励个性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自由挤压变得变本加厉,人们迫切地需要给自己这种饱受批判的“严格教育”一点存在合理的借口,好在也是在这个时候,美国“虎妈”来了……

    “虎妈”并不可怕,“严格地培养自律的学习能力”本身就蕴含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中,只不过在今天,太多的“虎妈”是苛责子女、却放纵自我,失去自律的严格,已然成为一种心理失调者对弱者的控制和惩罚,这样的教育,若再被“虎妈”这样一个域外个案挑动为一种全民族迷狂,所谓的教育改革,不失败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