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老北京的正月十一和正月十二两天没有什么特殊的节日和民俗之机,我们来介绍一下老北京的庙会文化。
现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也会举办传统的庙会或花会,主要有地坛的文化庙会、白云观的民俗庙会和龙潭湖的大型花会,还有厂甸庙会、大观园庙会等。各个庙会都依然保留着传统特色,像地坛庙会,有“祭地”表演;白云观庙会上有“摸石猴”、“打金钱眼”等传统节目;厂甸庙会还保持着庙会的最初形式,不售门票等等。
而始于辽代的老北京庙会,最早被称为“上巳春游”,其真正兴起则是明代的事情。旧时的庙会与现在的庙会不同,现在的庙会,多是每年春节一次,一般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初八左右结束。而旧时的庙会不局限于春节才有,据《都门纪略》载,每月逢三在土地庙,逢四在花儿市,逢七、八在护国寺,逢九、十在隆福寺,每月初一、十五、十六在东岳庙,每月逢初一、十五在药王庙;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在火神庙厂甸、曹老公观,正月十五在黄寺、二十三在黑寺,正月十八、十九在白云观,三月初一至十五在蟠桃宫,四月初一在西鼎,五月初一在南鼎,五月在都城隍庙,六月初一在中鼎,春秋二季掩骼会在忠佑寺,清明、七月半、十月初一在南城隍庙都有庙会。
如此算来,旧时京城几乎是天天有庙会,月月有庙会了。当然啦,虽然说庙会天天有、月月有,但是最热闹的还是春节期间的庙会。
因为老北京的寺庙多,所以老北京的庙会也多。根据1930年调查统计,当时较大的庙会,城区就有20处,郊区有16处,在这些庙会中,以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花市、白塔寺庙会为最,合称五大庙会。这五大庙会中若再以大而热闹者来论,则当推隆福寺和护国寺庙会,号称京城东、西二庙。
老北京庙会的情境可以说不是“热闹非凡”四个字就能形容的了得这里不但有风味小吃,民间花会,还有星卜和技艺表演。风味小吃中有扒糕、糖葫芦、羊霜肠、煎焖子、八宝茶汤等。民间花会有耍狮子、踩高跷、小车会、跑旱船等,技艺中有摔跤、双簧、拉洋片等。
当然啦,老北京庙的会上不仅有吃有玩,还经营各种百货,大到古玩字画、珠玉绫罗,小到针头线脑、花鸟鱼虫,还有许多日用之物,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各大庙会在经营上还有自己的特色,隆福寺以珠宝玉器、文玩古董、雕漆买卖、交换洋烟画为主,还兼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间小吃;护国寺、白塔寺庙会以百货、花鸟鱼虫为主;土地庙以土产、百货为主;花市则以鲜花和各种人工制作的花卉为主。
每到庙会时,京城各处的百姓汇聚而来,有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有参加宗教活动的,还有观看花会表演的,十分热闹。庙会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