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激起千层浪 解密暴涨真实原因
周一股市,一条具有非常高可信度的传闻激起行情千层浪:将于周二公布的1月份CPI仅为4.9%。这大出市场预料之外(原先市场的一致预期是5.4%左右),行情也以蓝筹股全面开花之势立即做出积极响应,一根中阳似乎令投资者觉得3000点已经措手可及。不过我们需要提示的是,这个低于市场预期的CPI是调权重“调出来的”,具体为涨势最猛的食品类权重被下调了3%,正受到宏观调控全面遏制的居住类上调了5%,从而导致1月份CPI至少被降低了0.3个百分点。
“被调整了的”CPI虽然改变不了通胀的实质,但会使“面子”变得更好看,它对短期市场的作用是,会使投资者对政策紧缩的程度有所减缓,这是周一行情大涨的原动力所在。但是,虽然CPI被“修整”了,虽然行情的大阳线也出来,这并不意味着“传说中的”大行情已经来了。原因在于:
一:基本面不支持,我们上周分析提示,持续紧缩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目前领涨的虽然是价值股,但这些价值股只有长时间“死活不涨”之后相对低估值的防御性,并不具备显著的价值再增长经济氛围。前期的调整只消化了政策紧缩因素,尚未消化紧缩对基本面带来影响的部分。因此,目前低估值蓝筹股行情是市场追求防御性资金风格转换的结果,防御性资金流入形成估值修复性质的反弹,也是一种长时间不涨之后的技术性补涨性质,而非新一轮价值增长驱动的新牛市来临。这从周一领涨股中也可见一斑:券商股中中信证券1月份的利润只有422万(约合EPS为0.0004元),更有东北证券等一大批券商1月份的利润是大幅亏损的。因为高速公路在收回成本期之后需要取消再收取过路费,因此高速公路股的成长性几乎为零!实际上,在A股历史上每当高速公路股行情“昙花盛开”的时候,往往预示行情大市行情的反弹开始进入尾声期。因为高速公路股相当于“国债股”,只有当市场资金产生风险厌恶,且没有潜力可挖的时候,才会关照一下高速公路股。
二:我们上周分析提示,持续紧缩后的市场流动性环境已经不同于前两年,中大市值股票若要启动规模性的可持续行情,就需要与此匹配的、比前两年狂炒小盘股与题材股更有规模的流动性支持。显然,现在这个条件是不满足的。因此,目前蓝筹股估值修复的行情也是一种结构性行情,是利用年报高峰期来临,行情业绩因素得到增强,调降盈利预期压力尚未来临(年报披露的尾声期)的间隙性,或者阶段性的补涨反弹,后市演变的趋向有三种情况:(1)受限于市场流动性环境,局部性交替轮动;(2)因为量能不济,大涨1、2天后回归区域震荡;(3)大涨3、5天,把市场能量消耗完毕、估值修复到位后回归到“涨一天吃一周,涨一周吃一月”的行情框架中。
三:被调整后的CPI虽然使得数据变得好看了,但必然会遭受各方舆论的非议与抨击,投资者会迅速认识到数据变好看了,但通胀局势没变。虽然通胀在修整CPI权重后变得“可控”了,但通胀与紧缩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没有改变,短期受到“注水数据”传闻刺激的信心与激情必然会消退,从而影响到行情的可持续性。
四:因为,修整后的CPI数据虽然好看了,但并没有改变通胀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强、通胀高点仍会出现在二季度、6、7月份CPI仍会反弹冲高的局势。因此,3月份与二季度各再加息一次,利率中枢向3.5-4%上调的趋势依然存在。同时,春节假期后到3月底约有9550亿元的央票到期,由于利率偏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收资金的能力有限,央行仍需要采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进行对冲,在上半年还需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3 次。紧缩的“靴子”仍会给市场带来困扰与不确定性。
因此,目前A股仍不具备重上3000点形成大行情的条件,已经单日上冲2900点行情的续涨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投资策略上仍需以注重防御为主。自从年初以来我们始终在分析提示策略转向防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择股偏向防御,重点转向非金融地产类低PE股,低PEG股更佳,这一策略重点在目前行情中已经开始纷纷结硕果;
二是,由于行情不具有可持续性,在“跌多则涨,涨多则跌”的行情格局下,买跌杀涨是主要的操作方略,目前大涨后的行情后续空间有限,似乎又是一次“杀涨”降低持仓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