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楼市斩首行动”的优先受灾户?


 

一方面是房产第三轮调控来势汹汹,哀鸿、屍横遍野,另一方面是开发商标地毫不手软,迭创市场高价!这到底预示着什么?我认为此一看似矛盾的状况,说明的是开发商对短中长期市场走势判断的分化。

  •   第三波调控刀刀入骨!

短期的变化自不逮言,楼市历经春节前后接二连三、刀刀见骨的政策炮轰,第三轮调控之效应已开始显现,相信许多市场人士的观察和我是一致的,那就是:以“禁购令”为首的雷霆措施,对楼市的杀伤、破坏力,将如滚雪球般越演越烈!就业种观之,位处市场第一线、财力与抗压力又最脆弱的房屋中介业首当其冲,一时间的门可罗雀、乏人问房事小,三月开始将形成优胜劣败、比粮草、气长的倒店潮,恐怕在所难免。

就屋种观之,目标客户基本上均为至少第三套,属“禁购令”锁定范围之客层的别墅产品,极难自这波楼市“斩首行动”中,全身而退,甚至已然成为本轮调控之优先受灾大户!

  •  烂尾楼是政府的心中梦靥

既然如此,开发商为何仍勇于高价标地?在我看来,首先是土地取得愈趋艰难,不少开发商已面临无“地”下炊之困境,因此,只要资金链允许,即使市场仍有变数,也只能硬着头皮拿地,否则便自绝于房地产开发行业。另外,更多的开发商对本轮调控的续航能力有所质疑,认为其终将难以为继,最多也就是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一旦开发商有倒闭成风的迹象,政府就算被逼无奈,也只能重新伸出救市援手。毕竟,开发商倒闭往往意味着烂尾楼的出现,这是政府与银行最不乐见与害怕的状态。

既然如此,利用这波调整期,土地价位相对理性的时间段取得建地,便在情理之中。

 

  • 地产崩盘,保障房之兴建资金将从何而来?

更何况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迄今未有任何改善迹象,而2010~2011年全国合计将兴建完成1580万套保障性住房,需款孔急,但钱从哪里来?倘若真把房地产打趴了,开发商穷于自保岂敢购地?地方政府卖地等无人,别说是盖保障房,恐怕财政都左支右绌,进而坠入恶性循环。当然,金融机构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长期以来被视为优质资产的房地产,向来是所有银行的贷款最爱,一旦发生大量房贷与开发商融资之坏账,那么,专属中国的“金融海啸”便将不期而至,并对银行及其关联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   部份开发商将有降价求售的“饥渴式”冲动

在这种“以此类推”、理所当然的想象之下,不少房产商对本轮调控作出难以持久的推论,同样也在情理之中!

惟不可讳言,本轮调控的阶段性效果仍将十分明显,部分产品力不足的高端物业、地段与环境欠佳楼盘,乃至资金链处于断裂危机的开发商,都存在降价求售的“饥渴式”冲动,这将导致上半年部分板块房价出现10~15%的降幅。

至于成交量能否相应有所提升?则端视政策执行之松紧程度,而我深信一旦房价跌破20%,交易仍无明显起色,便将是政府出手救市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