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富翁也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想法。很多人试图期望储蓄和筹集一大笔钱后,再来做一笔大生意或大投资,因为他们认为大的投入才能赚到真正的大钱,但往往事与愿违。有人也许欠了一屁股债务,终日往在租来的小房间里,他的朋友圈子很小,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毫无兴趣可言,为此他每天早晨都得费一番力气才能从床上爬起来。
如何成就富翁,很多人一直以为,要想赚钱就意味着要走到外面去,然后把别人的钱赚到自己的手中。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2007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中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级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事实上,当你改变了自己,以新的眼光看待世界,钱财就会如潮水般向你涌来。
克服贫穷意识
调查显示,突然获得大笔钱财的人,譬如因为中了彩票或继承了遗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几乎都是把钱花光。事实上,80%的人两年之后经济状况就会变糟。这是因为他们内心仍然感觉贫穷。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叫“自我实现的预言”。他们心里期望什么,那它就很可能变为现实。即使期望最初未必确切,我们的行动还是会与其一致。对应的行动将产生预见的效果,就此我们的“预言”实现了。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自己是穷人就没法帮助别的穷人。”
倘若你坚信自己不可能变得富有,你的言行将会听其指挥。大多数情况下,你的预言会被“证明”是对的。同样,如果你改变对世界的期许,无限向往财富,你将很快才思泉涌,渐入佳境,然后财富就被你吸引来了。
我们的文化不断地向我们渗透否定金钱的概念。有人说金钱是万恶之源,实际上《圣经》上写的是“贪恋金钱是万恶之源”,也就是说,获取金钱的目的是为了把它当做货品储藏。
世上的财富都是有限的,我们拥有的越多,别人的就会越少。有句话称“所有的富人都是不诚实的人,都是小偷”,社会上有人用“肮脏的有钱人”或“脑满肠肥的富翁”的说法表示他们对富人的不信任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许多像这样对钱的狭隘看法是有历史的渊源的。在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存在让少数特权阶层得以拥有几乎全部的财富,而穷人却受到欺骗与凌辱,以为穷困就是他们的救赎。权利的等级制度是在“财富有限”的假设基础上发挥作用的。这种假设认为世界上的财富是一定的,而且是匮乏的。贫穷被加以宗教美化,在许多年的时间里,贫穷甚至被认为是佛教的一种美德。
有人的出生于上个世纪的经济萧条时期,或者经历过二战时间的食物及日用品定量配给的境况,他们潜意识里仍然相信“根本就没有足够分配的东西”,变得安分守己起来。他们中的许多甚至还把自己局限的认知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即使你认同如下的言论,内在的问题的重要性还是有待分析:倘若你相信金钱在某种层面上意义并不积极,你的潜意识里就会出现阻挠你赚更多钱的心理尝试。
渐渐发现大多数富有的、成功的人常常会有共同的习惯以及对财富的理解。同样,我也相信有许多人由于对待金钱有不正确的认识和不好的习惯,他们强大的错误信念使得他们会一直穷下去。他们不肯为自己的信念或行为(也就是失去财富)负责或改变,而是把没有钱当做证据,以此证明他们就只能这么穷。他们慢慢地默认自己贫穷后,无意中就形成了贫穷的预言与贫穷的意识。
并不是说没有钱是某个人的错。这就像打扑克牌,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可能无法左右自己会抓到什么样的牌,这有较大的偶然性,但接下来该怎么玩,我们就要由我们自己负责了。有好牌的人也不一定就赢,而牌差一点也不一定就肯定输掉。
例如,一些艺术家认为他们不可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觉得那样会“损害自己的艺术家气节”;有些人则认为若不能一直把别人放在第一位,就不算是好人,哪怕为此会对自己有所伤害;有些人知道自己穷却安于现状,因为这让他们感到更安全些……
要成为富翁就要摒弃从前一切狭隘的金钱观,并且要以富有为目的,重整思维,像百万富翁那样思考。“反向作用规则”和“吸引法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陷在贫穷的怪圈里总也出不来,而有的人却似乎能点石成金。
反向作用规则
催眠术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被称做“反向作用规则”。这可以用一个流行的心理学惯用语来概括:你越是抵触,你所抵触的就越深刻地存在于你的心中。
根深蒂固的观念使有些人贫穷。他们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阻挠自己变得富有。不论他们如何有意识地想富有起来,他们的潜意识总不能给予支持,所以到头来害苦了自己。
然而反向作用原则教导我们,如果你心里认为自己贫穷,你就会经常害怕贫穷。既然我们说付出就有收获,那么你总想着分家就将继续贫穷。
然而一些人会成为这条法则的例外。他们被对贫穷的恐惧逼迫着聚积钱财。有一些富有的人,他们中的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的财富,他们只是工作狂,以牺牲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为代价,被逼着支寻找下一个一百万。迫于对贫穷的恐惧,无论积攒了多少钱,对于他们来说都永远不够。
虽然赚取金钱与恐惧贫穷不是一回事,但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对贫穷的恐惧确是一些人虽能聚敛巨额财富,却从未能逃出贫穷意识的根本原因。
吸引法则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正想着某人,电话响了,就是他打来的?你怎么跟自己解释呢?心灵感应?巧合?磁场吸引?或者你正想着某一款汽车,突然间你就在各个地方看见那样的车?你又怎么解释这个?
吸引法则的解释是:你在生活中经常注意的东西也就是你总能得到的东西。
假如你总是注意贫穷和短缺,你往往会更贫穷,总是缺东少西。而你若注意已有的财富,你将会更富有。那些注意生活的积极一面的人被称为“幸运儿”。我个人相信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运气。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们改一下,“我思故我是”。
不管你是否相信吸引法则,你要知道,许多成功人士都相信。你的头脑是一个能源库,它资源丰富又善于创新。有的人相信头脑就类似一个磁石,我们最关心什么,什么就会被吸引而来。
在音乐中,这被称作“共鸣”。假设一间屋子里有两架钢琴,你在一架上弹C音,另一架的C弦也会以同样的频率跟着振动。同样,你卓越的想法总能使他人和环境与你产生共鸣。
改变你的思维,注意有多少机会能使你变得更富有,这不是很好吗?如果你想变得富有,并一直富有,那现在就得开始认为自己应该富有。这要求你从意识上富有起来。当你真正认为自己是富人了,你将会看到你的财富增长。
培养财富意识
财富意识不仅可以吸引财富,它还将改变你的自我意识,你将变为一个更加自信、与环境更加协调的人,你将会开始注意周围的财富,而且你人生的阅历也会因此而增加。如何达到个人财富的增长,也是有技巧的,在这里做一个探讨。
像一个百万富翁一样思考。当有人问亿万富翁H·L·亨特是如何致富的,他只给出了简单的四个步骤:
·决定你到底想要什么。
·确定你为了这个目标可以舍弃什么。
·依次列出事情的轻重先后。
·全心投入。
当我们想一改贫穷的状况,也应当像百万富翁一样思考。要学会完全摆脱对贫穷的恐惧,人的头脑是敏感的,因此暗示自己“积极的变化正在发生”十分重要。而培养财富意识就是这一道理,创造富有的感觉会使你更加愉快并将使你走上赚钱之路。那种毫无用处的贫穷感只会让自己更加懈怠,学会走出去,肯付出与努力,总有让你能赚钱的地方在等着你。
敬亭漫谈:成就富翁探析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