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代表连续五年进中南海见证啥?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近些年,温总理每年都会在全国“两会”前夕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记者在梳理《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时发现,五年来,座谈会上的话题在与时俱进,答问之间,民情民意也送达至高层。(2011年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今年全国“两会”又即将召开。一系列围绕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的网络调查,已经在各大网站和媒体引起热议。而自2007年全国“两会”前夕 国务院首次专门召开了基层群众座谈会以来,连续5年,温总理都会在中南海邀请各界基层代表征求意见、倾听民声。这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规矩和习惯,同时也见证了很多。
官民平等。曾几何时,走进中南海,那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从2007年全国“两会”前夕开始,每年5次,温总理都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基层代表座谈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基层的群众代表,在中南海与温家宝总理平等而坐、平和而谈,宾主双方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用真心、带真情、讲真话,没有了官与民之间的隔阂和疏远,充满了温馨、和谐、平等,场面很温暖,气氛很热烈,心情很舒畅,大家一起共商国事、共议民生,体现了以温总理为国家领导人的中央人民政府的亲民爱民作风,见证了官民平等、政民和谐,凸显了亲情、温情。
民意直达。全国“两会”,当然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在一起参政议政,普通老百姓是无法直接走进会场的。但是,因为有了每年5次的基层代表走进中南海,最朴实、最真实的民意可以直达中央政府。而且很多意见,都被一一记录并吸收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中。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1月26日,在与科教文卫体各界的位代表座谈时所说,“用耳听者,学到皮肤;用心听者,学到灵魂。你们讲的很多事情,我都听到灵魂里去了。你们的建议和意见非常真诚,我们一定要认真吸收,不但要把报告修改好,更要把政府的工作做好。”而且因为有了网络,坊间的草根民意也可以直达中央高层。每年各大网站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我有话要对总理说”,让民意有了直接表达的平台和渠道,“小丫跑两会”更是将网络民意直接递交到了总理的案头。这些既是大国政府之责任,更是民意直达之见证。
真情互动。温家宝总理每次接待基层代表,总是想方设法打消谈座谈者的思想顾虑。“不要照稿子念,我要听你们讲心里话。赞扬的话不讲,省出时间多讲意见和建议。”并且温总理也不打官腔、不讲套话,带着真心、真诚、真情,与基层代表坦诚对话、真情互动。谈问题,毫不回避;提建议,具体实在。每年的系列座谈会,都是在这种坦诚、务实的气氛中进行。很多次,温家宝特意提早赶到,考虑到这些群众代表远道而来,不想占用他们宝贵的发言时间。在座谈结束之后,常常是午饭已过,或是夜色四合。代表们仍恋恋不舍,与温总理合影,而总理会亲自送别。亲切握手、亲自送别、坦诚提问、用心回答,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贴。
民生为大。五年之中,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发生着变化,每年面临的具体问题各有不同,大家谈论话题的重心也有不同,但总离不开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关切。话题紧随热点,答问情系民生。座谈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被温家宝等国务院领导认真地记下。2007年的座谈上,在出租汽车司机于凯发言时,温家宝不时插话与他交流,详细询问出租车司机每月要缴纳多少“份钱”、油价补贴多少钱、每天工作多长时间等情况。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一次次座谈、一年年见面,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见证了民生为大。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代表连续5年走进中南海建言温总理,是大国崛起靠人民的象征,更是民生改善谋幸福的凸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提升了群众幸福的指数,实乃国之荣、民之幸。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基层代表连续5年走进中南海 建言温总理
基层代表连续五年进中南海见证啥?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