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80高龄的时候,创作了生前最后一部歌剧《福斯塔》,威尔第说:“我一生都是音乐人,且一直致力于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我一直很困惑自己是否能达到这个境界,只是下定决心要再努力一试”。威尔第的《福斯塔》,以及力求完美的创作信念,深深打动了当时恰好18岁的德鲁克。
力求完美,是威尔第80岁仍然坚持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德鲁克96岁仍然笔耕不辍的精神支撑。
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触手可及的目标,或者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目标一旦达到,肩上的重担不翼而飞,精气神一下子就泻掉了。考上了大学,为什么要烧书呢。因为大学就是目标,都考上了大学,还留着书干吗。下班回家,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呢。因为薪水就是目标,薪水都混到手了,还难为自己干吗,在家钻研老板又看不见。
完美,是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力求完美,就注定了永不停歇。考上大学,不过是人生小站,前方还有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下班回家,只能小憩片刻,因为还有太多的未知领域等待探索。完美,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目标,何为完美,并没有明晰的定义,也无法量化,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威尔第坦承自己只是努力一试,德鲁克也明白无法给完美一个恰当的定义。
既然做不到完美,为什么还要力求完美呢。原因似乎也很简单,力求完美的人,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点像旅游,从不远行的人,觉得躺在沙发上看国家地理频道多好,风景历历在目,还少了旅途劳顿之苦。但是对驴友来说,无限风光在路上。不身体力行,永远感受不到那种乐趣。
力求完美,是持续不断的过程,更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力求完美的态度,一切都有改变的可能。苹果公司市值已经突破2500亿美元,跻身全球公司前三甲。关于乔布斯和苹果的故事非常多,被咬掉一口的苹果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乔布斯偏执的完美主义管理哲学。通俗点说,苹果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不计成本地力求完美。
其实,力求完美也是一种折磨,还是无期的。力求完美的人,也会闹情绪。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房叫做“求阙斋”,平常喜欢说“花未全开月未圆”,要是有人认为曾国藩不求完美、做人做事差不多就行,那就大错特错了。用破一生心,是曾国藩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读书为文,还是齐家治国,曾国藩对人对己,都严苛到了偏执的地步。“求阙”二字,不过是正话反说,好比武林高手自称为独孤求败,纯粹是一览众山小之后的显摆。
力求完美是一种自律,只能依靠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管理者不能指望通过胁迫的手段,把力求完美强加给员工。事实上,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态度,是相互影响共生的。稻盛和夫做到了敬天爱人,员工慢慢就做到了力求完美。而丰田醉心于市场扩张,曾经力求完美的精益生产,就带来耻辱的质量门。
力求完美,从我做起。
力求完美,从我做起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