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进入紧缩期


  12月25日,正是西方国家的圣诞节,中国央行选在这样一个西方的节日宣布加息,可以看作是送给中国居民的一个圣诞礼物。10月19日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后,关于年内是否还会加息、加几次的预测或争论有很多。当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的CPI同比上涨达到5.1%后,市场上再起加息之声。平静的度过了上个周末后,市场上已经普遍感到年底前几无加息的可能了。

  尽管在加息的时点上总是超出意料,但是加息本身并不意外,尤其是10月19日启动本轮首次加息后,CPI将有可能继续走高并且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明年上半年CPI将持续高企,这就注定已经进入加息通道,无非是时点、加息幅度、加息的次数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罢了。

  其实当前加息对于中国央行应该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从物价上涨幅度和走势,负利率一定会进一步增加居民的通胀预期和对货币购买力的忧虑,如果这种预期和忧虑得到强化,必然会传导到商品市场,物价也会进一步上涨。但是,加息也必然进一步扩大中外利差,外汇资金的流入也会随着逐利空间的加大而流入的更多,起码在当前仍然无法有效控制热钱流入的情况下,加息对于热钱的吸引力必然增加,这反而会使得流动性进一步增加,这对于调控物价来说,反而是火上浇油。还有,如果上调利率仍然无法实现正利率时,企业的借贷需求也根本上不会被遏制。

  美国正在实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持续到明年6月,其释放出的流动性必然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果其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刺激美国经济增长,这也会鼓励国际投机资本进一步做多大宗商品。由此看来,最起码明年上半年我国物价有可能会继续上涨。因此,明年上半年中国仍可能加息2至3次。

  当前人民币汇率受加息的影响并不大。加息会导致热钱流入增加,对人民币汇率确实形成升值压力。但是,观察过去和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利率走势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尽管理论上本币升值对国内控制物价有利,当具体到当前中国的情况,小幅的升值对于控制物价基本无用,而大幅的升值例如年升值超过20%绝不可能被采用。如果明年美元汇率不出现大幅度下跌,2011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不大可能超过7%。

  

  注:本短文是2010年12月25日央行宣布加息后,某财经网站约请的评论。